【合约教师】工作量全职 薪金减半 半职教师:不公平待遇

撰文: 李耀宗
出版:更新:

立法会上周三(19日)通过特首林郑月娥提出的增加36亿元教育经常开支,当中15亿元用以增设2,350个常额教席,让合约教师得以转为常额教师,教育系毕业生亦有机会入职。可是历年经验显示,新政策的效力持续两三年后就会消失,若要解决问题,必须从源头着手处理教师供过于求问题──政府应考虑先暂时削减师训名额,往后再按学生人数升跌趋势作出规划。

小学及中学学生先后锐减,近年大学教育系毕业生想找常额教席不易。(教育大学图片)

教师张往在2011年毕业于浸会大学历史系后待业,半年后才成功找到“半职教师”工作,即只支取全职教席的一半月薪,但他指实际工作量与全职教师无分别,“合约上我还需兼顾教学助理职务,所以超时工作已是常态,不时在学校赶工到晚上7、8时才能回家。”

张往修毕PGDE课程后,寄出近百封求职信,才找到一席合约教师空缺。(卢翊铭摄)

寄出百封求职信

张往挨了半年后辞职,幸好很快获何文田一所直资中学聘请做教学助理,月薪约1.3万元,其间他报读两年兼读制学位教师教育文凭(PGDE)。修毕教育文凭课程后,他寄出近百封求职信,参加过不少面试,才获现时工作的津贴中学聘任为合约教师,惟每年需与校方商谈续约,只有在获得续约一刻,才令他安心。他忧虑随着薪金上升,学校会改为聘用薪金较低的新人,“有时我会抚心自问,苦读多年一圆教师梦,又是否值得这种朝不保夕的不公平待遇?”

合约教师仍可能多达4,000人

教育局文件显示,在2016/17学年,官津中小学合共聘请41,310名教师,超过95%持有学士学位或以上学历,当中约一成、即约4,130名为合约教师。教协2016年发表的调查显示,合约教师比率有上升趋势,小学由之前三年的7.3%,至去年上升至9.1%,平均每校有四名;中学同期由11%增至12%,平均每校有七名。

新学年起官、津中小学每班划一增加0.1名教师,料创造2,350个常额教席,是近十年内政府第四次提高班师比。不过教育局发给学校的一些专项拨款计划依然保留,也准许学校继续将最多10%常额教席的拨款用以聘用合约教师,即是未来合约教学人员仍可能多达4,000人。

港大自资PGDE学费近$14万

现时教大、浸大、港大、中大和公大五所大学开办资助及自资五年制全日制教育学士学位,以及一年全日制或两年兼读制学位PGDE,其中港大自资PGDE全期学费要138,000元。近十年每年教育系毕业生介乎2,000至2,600人不等,其中2015/16学年培训出2,451名准教师。

中学生十年少三成 中学几乎无空缺

出生人口下跌的影响近年已由小学向上推至中学,2016/17学年中学学生人数下跌至31.5万人,较十年前累积减少三成;小学学生人数受惠于出生率回升和双非儿童陆续来港升学,反弹至29.8万人,但仍然较十年前减少逾18.7%。教育局先后推出鼓励中学教师提早退休的“肥鸡餐”,中学减班,又推出“三保”政策,即保学校、保教师、保实力,中学毋须裁减超额教师。因此中学几乎没有空缺,以致教育系毕业生难以入行,只能充当合约教学人员。教育界应认真思考──教育系毕业生是否供过于求,造成恶性竞争?

教资会需按学生人口规划师训学额

早于1997年,教资会已将教师、医生和社工并列为指定人力需求规划范畴。教资会经考虑现有教师数目、教师自然流失率、未来学生人口变化、以及教育政策等因素后,对各资助院校提供未来学术发展和开办课程的意见,以免出现人才严重过剩或短缺情况。

近年学生人数减少,各院校理应按需求减少师训学额,以应对教师需求减少,但翻查五间大学历年收生资料,发现各资助及自资教育学士课程,由在2012/13学年开设724个学额,大增近12.5%至2017/18学年的815个学额;PGDE等研究院修课课程学额亦由2013/14学年的1,107个,至2016/17学年仅减少至1,002个。一旦政府大削师训学额,首当其冲的是教大及中大教育学院。

教育大学虽有开办非教育课程,但若削师训名额,影响也甚大。(教育大学图片)
中学校长会主席李雪英认为,香港尊重不同人的思想,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希望不要让政治渗入校园,影响学生学习。(资料图片)

校长会主席:削师训可创三赢

中学校长会主席李雪英认为,若规定大学按需求设定师训学额,好处是能够平衡准教师培训供求,减少毕业生争夺空缺,变相令到前线及新入职教师毋须再受逐年续约、久寻教席不果和同工不同酬之苦,长远有望提高整体教学质素,对学生、学校和教师而言是三赢局面。但她也指一旦学生人口急剧增减或当局颁布新教育政策等,可能未能及时有足够教师人手应对。

教师及校长专业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大教育心理学卓敏讲座教授侯杰泰却认为,学生减少属定期社会人口波动,不应控制大学师训学额,毕业生亦可从事教学以外的教育相关工作。

林郑月娥宜减少师训名额

一个五年制教育课程的成本约为125万元,扣除学生所付学费,纳税人要承担约100万元。教师需求减少,毕业生沦为二等合约教学人员,工作不稳欠前景,也未能学以致用。特首林郑月娥应思考先减少师训名额,让学界先消化近年超额人手,然后再按学生人数变化趋势调整师训名额,以确保不会浪费人才,让想入行的受训准教师有发挥机会。

上文节录自第70期周报(2017年7月24日),原文题为《公帑增教席难吸纳大量教育系毕业生 暂削师训名额方为上策》,现题为编辑重拟。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7月24日星期一出版的第70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

01 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