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加阿拉伯文资讯|惹误会要学外语 学者称难学可派旅游小册子
施政报告提到政府会积极开拓中东及东盟旅客客源,并鼓励的士车队以阿拉伯语提供服务资讯,即使政府消息人士解释只是希望在的士张贴有阿拉伯文资讯而非要求司机学,但仍掀起热烈讨论,网民纷纷翻查“唔过海”、“交更”等阿拉伯文,不断在网上贴出一串串“蛇仔”,令人啼笑皆非。
研究中东文化、阿拉伯文的理大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讲师李雅诗分享,对港人而言学习阿拉伯文极为困难,因不同国家用字口音也不尽相同,且无法用西方语言的基础代入,意味着要从零开始,本地大学虽有办阿拉伯文课程,但不少学生只上过基础班后就打退堂鼓,经常不足10人报读致未能开班,笑言若要的士司机学习“边有可能”,吁优先学好英文,建议旅发局自制阿拉伯文小册子派发予的士司机放在车厢。
政府致力开拓中东及东盟旅客客源,鼓励车队的士司机贴阿拉伯文资讯一事引起不少“美丽的误会”,令阿拉伯文突然成为热话,甚至变成茶余饭后的讨论。研究中东文化、阿拉伯文的理大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讲师李雅诗坦言,今次事件以及之前杜拜王子、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倡学阿拉伯文一事中,可见不少港人对学习阿拉伯文感觉偏向负面,形容是“一片嘲笑声”。
李雅诗认为,学习阿拉伯语言本身是好事,现时学校只会教英语,或者有国际学校会教授法文、德文及西班牙文等,均属西方语言,认为接触一些非西方语言,对学生是有利。
不过她认为对港人而言,学习阿拉伯文的确十分困难,由于不同阿拉伯国家的用字口音都不同,情况形同中国的方言。另一方面,她称阿拉伯文与其他西方语言不同,学西方语言时至少有英文基础,语言相似故较易上手,但阿拉伯文属另一语系,等同要从零开始学习。
她举例指,阿拉伯文有许多平时未曾接触的字母及发音方式,例如喉咙“A”音等也与平时接触的语言不尽相同,也有一些发音位置较难,“我都教过人,发现好难教识佢哋。”她表示,虽然本地大学有开办该课程,但不少学生只上过基础班后,就因太困难打退堂鼓,未能再开进一阶的课程,因学生不足10人。
问及的士司机是否可学阿拉伯文,李雅诗笑言“边有可能,学得多无可能”,建议可多花时间学习英文。她称政府政策是希望提供有阿拉伯文的资讯,建议旅发局印制小册子,向的士司机派发,又称虽然不少中东人士英文基础不一定好,但相信靠其他方式、如身体语言交流也能顺畅。
李续称,香港市民接触阿拉伯文化,一般较多认识是肚皮舞、餐厅或水烟等,她建议接触旅客的单位,可多了解一些阿拉伯文化,例如提供清真饮食,不能提供猪肉等。她也相信政府今次特别提到阿拉伯文,可让该些国家了解香港有照顾他们的心,或能吸引中东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