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与模拟医院助加强服务及医护培训 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撰文: 01医务所 源栢梁
出版:更新:

智能科技发展迅速,除了为市民生活带来方便,亦有助带动整体基建得以加速发展,包括令医疗服务推展得更快更前。不少本港医院在诊症及治疗形式上受惠于科技发展,令质和量都得到改善,智能科技亦为医院建筑或管理带来正面影响。以智能科技构建的“虚拟”医院,可让病患者毋需亲身到医院接受诊治,纾缓实体医院病床的需求。此外,医护学员亦可以透过“模拟”医院作技术实习及诊治训练,不受地域或时间限制,并能获得标准化的评核,扩大这种新一类实习体验,长远相信可对医疗及其教学发展会带来不少好处。

撰文:资深工程师及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源栢梁

新冠疫情后,社会对“虚拟”医院的讨论越来越多,有专家开更清楚地阐述“模拟”医院与“虚拟”医院的分别及属性。一般认为虚拟医院是指医生可以透过视像会议及病人穿戴等技术向病人问诊及作出治疗等,甚至有讨论认为在科技急速发展下,让医生在远方以机器人遥距施行手术等,“虚拟”医院是倾向提供远距离医疗服务的医院。

至于对“模拟”医院的了解,笔者记得过去曾到访爱尔兰一间实体“模拟”医院,整间医院均是以正式医院设计,备有各种先进医疗设施,但只是用作教学用途。那里设有不同类型的病房、手术室及急症室等,除了让学生模仿在真实医院进行实习外,医科生更可利用病人家属捐赠的遗体去模拟真实施行手术。“模拟”医院是倾向提供医疗实习服务的医院。

借着数码化高速发展的契机,模拟医院或可以建成数码化模拟医院,因现时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或虚拟实境(Virtual Reality,缩写VR)技术已大行其道,并发展完善,若医科学生能透过AR或VR技术进行手术训练,可如同置身真实手术室中模拟地施行手术,可容易作重复实习,反复验证所使出的技术水平,再配合真实医院的实习训练去强化技术,相信有助提速提升整体医疗技术传授和培训的质素,亦可及早纾缓医护业界长期人手荒或出现青黄不接等压力。

另外,在新科技下透过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不但可利用电脑去预先筛选出现某类病征的病人,作为医生临床治疗时的支援,施行手术时亦可作更精细的影像分析,医生更可透过智能系统获得更多医疗建议,有助更准确的作出诊断或决定治疗方案。此科技对医科学生来说亦算是喜讯,可傅助他们作更精准的临床决定,换句话说即是避免误诊或忽略部分细微病征的可能。

笔者亦曾到访内地的医学科技科学园,当地曾有实验室人员利用人工智能与电脑模拟去试用新药,测试药物用于在某些细胞上的反应,亦可帮助医生及医科学生更了解不同药物的特性、疗效、副作用及安全考虑等,大大缩短新药品的产出周期。

其实近年本港大学亦陆续加入科研行列,以创新科技去提升医疗水平。如香港城市大学的现任校长梅彦昌教授亦本身属医疗技术创新者,该校宣布将成立数码医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Digital Medicine),目标是主力研究更多医疗相关的新科技。研究院的范围并不限于人工智能,强调研究院并非培育医护人员,而是吸引世界各地的医疗科技科研人才,开创医疗创新工作新的一页。因为大学研究的自由度较大,并非如商业机构般在索取或使用病人及用药临床相关资料上有一定限制,相信研究的效率亦会较高,或可掌握更全面的数据,若有更多大学加入研究行列,共同对提升本港整体医疗水平亦有裨益,同时亦可帮助激活香港的经济发展。

《01医务所》与资深工程师源栢梁合作,逢周一推出专栏“源途有你”,分享工程与医疗的大小事。

源栢梁一直以推动工程界专业发展为己任,是香港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数十年专业路途,著实值得回忆,亦深信后来者或可从中领会工程专业要点所在。源途有你,就让大家一起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