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载客量10年跌三成 投诉1年逾万宗同比升51% 这行为最吸嬲!

撰文: 数因斯坦
出版:更新:

的士服务质素近年备受批评,政府引入的士车队制度加强规管,5间的士车队营办商最快3月底投入服务。立法会新一份《数据透视》回顾业界近年发展及困境,提到由于铁路网络扩展、网约车平台加剧竞争等因素,的士载客量于过去10年间大跌近三成。而的士服务质素下降亦可能是的士业界衰退原因之一,2023年的士投诉同比急升51%至11,452宗,当中以拒载、驾驶行为不当、兜路较为常见。

文件指,“本港的士服务业过去10年间出现衰退现象”,日均载客量在2024年降至68.2万人次,与2015年相比大跌29.4%,的士于整体公共交通载客量中所占比例亦由7.7%下降至5.8%。

文件引述意见指出,“的士服务质素每况愈下(例如有滥收车费、拒载、拣客及兜路等行为),是导致行业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当局统计,2023年的士投诉达11,452宗,同比大幅上升51%。当中“拒载”最为常见(占25.1%),其次是“驾驶行为不当”(20%)及“不使用最直接可行之路线”即兜路(18.2%)。

本港的士数目多年来大致维持在18,100辆左右,平均车龄为8年。不过市区的士牌价于过去10年间大跌46%至2024年初的360万元,2025年2月进一步跌至290万元。文件分析,牌价大跌主要原因包括载客量下降、出租汽车服务市场竞争加剧、本地资产市场近年调整等。

的士安全问题近年日益受关注,按领有牌照车辆计算,的士意外率由2014年每千架的士233宗,升至2024年每千架的士295宗,并且高于专营巴士(每千车辆285宗)及公共小巴(每千车辆192宗)。文件指,的士意外率较高,或于的士每日营运时间较长及司机年龄偏高有关。据统计,2022年的士司机平均年龄为59岁。

的士交通意外率上升,导致的士保费增加,其中综合保险每架的士平均保费于5年内大幅上升57%至2023年的44,145元;而第三者保险平均保费同期亦显著增加56%至34,743元。

立法会新一份《数据透视》回顾业界近年发展及困境,提到由于铁路网络扩展、网约车平台加剧竞争等因素,的士载客量于过去10年间大跌近三成。(资料图片)

文件提及,2014年起多个网约车平台已在香港开展业务,据报各平台司机数目介乎4,000名至20万名之间,惟运输署至今仅批准最多1,500个出租汽车许可证,有意见指网约车平台所提供的大部份载客服务(俗称“白牌车”)均属违法。政府2024年7月宣布计划规管网约车平台,并预计于2025年提交立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