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情绪处理|爱抱怨背后藏“受害者思维”!附负面情绪6改善法

撰文: 李乐瑶
出版:更新:

负面情绪要如何处理?俗语有云:“心态决定境界”,原来思维模式、行为举动相当影响一个人的气场,更有可能影响你的未来!不过生活处处充满挑战,不论是职场工作、人际关系、爱情上,各方各面都有著小风波、冲击,当硬性环境条件出现不可抗力,这时就只能调节自己的心态应对,有些人会选择稍作抱怨、有些人则会认命接受,更有些人相当厉害,风浪只是浮云,关关难过关关过。

你会如何应对挑战?这些抱怨说话似曾相识吗:“为什么我这么可怜”、“为什么这种事情会针对我”、“全都是某某某造成的”、“不是我的错”,要是的话,你可能已经有著不健康、负面情绪的“受害者思维”了。

“受害者思维”是什么?

“受害者思维”其实是一种后天人格特质,主要特质是长期充斥无助感、自卑感、消极性,甚至有忽视自己的情况,会造成不健康的影响,简单而言有著“受害者思维”的人,爱将负面事情与自己相互连接,更会试著利用负面事情去寻求他人认同,主要目的并不是寻求求助,而是散发假性负能量以获得同情、关注,又或者只为逃避自我责任;这些人就算表面上看起来很痛苦,但其实他们根本不觉得痛苦,甚至享受痛苦。

“受害者思维”其实是一种后天人格特质(《认识的妻子》剧照)

解构3大常见“受害者思维”

什么人会有著“受害者思维”呢?典型拥有“受害者思维”的人源自童年阴影、家庭不幸或意外,这些事宜导致他们很容易使用灾难性的思考方式,将自己的现况归结在过去的不幸遭遇,常处于自卑、自怜自艾当中,形成一种惯性思维。

另外,有些拥有“受害者思维”的人看起来完全不像经历过什么,他们可以有著强势的外表、具有事业野心,但当自己碰上任何伤害或不公平对待,都会下意识将责任归咎给他人,认为是别人或者客观环境造成,不时会听得出他们在批评、不满他人。

更有一些有著“受害者思维”而不自知的人,很容易一件小事就生气、愤愤不平,就是因为他们一不如意事就会用上很负面、极端的思考方式。

什么人会有著“受害者思维”呢?(《今际之国的闯关者》剧照)

怎么做才能让自己跳脱“受害者思维”?

有著负面的思考方式,要好好意识并正面解决,不过人总是习惯惯性,想好好改变自己通常都知易行难,好比半杯水的概念:得失在于一念之差。

若果你亦想改变当下,将自己成为更好的模样,不妨学习来自美国的24岁网红Liz,她曾经历过童年虐待创伤、抑郁症、暴食症等,当她康复后,将自身经历分享出书,并在Instagram、Youtube上并拥有著相当知名度。一起了解到,到底有那些要诀能够跳脱“受害者思维”吧。

来自美国的24岁网红Liz,IG上拥有过百万的粉丝数量,她主力分享自我成长、健康发展等(IG@Thewizardliz)

跳脱“受害者思维”:1. 意识到自我破坏

大家想要跳脱“受害者思维”前,先要好好理清自己的行为模式与习惯, 认清自己回避了什么、有哪些是自我建构的自我破坏,例如为什么总是外出夜归?不愿意接受帮助?不愿意接受他人赞美?有否孤立他人,假设他人与自我对立等。

Liz指自己过往的自我破坏就是自我价值过低,不在乎自己的生死,对待他人时永远当个“Yes Lady”,那怕心里千万个不愿意也没有好好的设立边界感,令其他人一直令她感到不舒服;后来更令心存恶念,会利用、虐待她的坏人有机可乘。直到Liz意识到她能够有说不的权力,离开的当刻,她才能够好好的打破过往的自我破坏。

你不会吸引有毒的人,有毒的人随处可见,你只是允许、默认有毒的人留下来
Liz
跳脱“受害者思维”:1. 意识到自我破坏(YouTube@Thewizardliz)

跳脱“受害者思维”:2. 被教育的并不是一定正确

当我们意识到自我破坏后,这些行为、想法都可能源自潜而默化,来自某件、某些人所教导、对待的方式。但是,Liz 提醒大家过往发生的、被教育的并不是一定正确
,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往的心态,特别是不健康、不利于发展的,我们不需要走他人经历过或只作他人希望你做的事,我们可以有所不同。

别人告诉你的想法,只是他们相信基于他们现实的事实,但我们并不需要全盘接受,我们可以从我们的角度看待并持有个人意见
Liz
跳脱“受害者思维”:2. 被教育的并不是一定正确
(YouTube@Thewizardliz)

跳脱“受害者思维”:3. 自我控制

摆脱了过往的习惯后,我们就需要再次学习、吸收新的思维及想法,这个时候的我们就好比一块海棉,我们会因为周围的事宜而改变、被塑造。

Liz 分享道,过往的她因为童年创伤而患上暴食症,当她离开原生家庭后,她重新调整自我,将一切放进口里的食物、营养都会再次考虑,慢慢就摆脱了暴食症。大家可以适时中断接受的讯息,将负面新闻、令你精疲力竭的事好好放低,这样才有时间去让自己有著独立思考的机会。

跳脱“受害者思维”:3. 自我控制(YouTube@Thewizardliz)

跳脱“受害者思维”:4. 不需要证明自己

“受害者思维”当中最大的要害,就是很容易下意识将责任归咎给他人,认为是别人的错,偏偏事实上我们总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五湖四海内大家都各有想法,如果我们执意去改正他人、证明自己
只会很累。Liz 分享道让行动证明一切,不需要谈论,结果就是最好的证据。

跳脱“受害者思维”:4. 不需要证明自己
(YouTube@Thewizardliz)

跳脱“受害者思维”:5. 向前推进在于行动 跳出舒适圈

当有了以上的思维,亦需要持之以恒的实践去打造自己。Liz指不要担心改变,勇于走他人没有做的事,我们并不是要创造奇迹,而是靠著每天点滴的行动,开始了步伐,生活才会改变。开始行动、有著改变的初心动力当然是好事,不过人的惰性、习惯舒适圈会使你不自觉地重舍过去,所以Liz提醒大家纪律比动力更重要,确实定立自己的每周目标,才能够持续行动。

跳脱“受害者思维”:5. 向前推进在于行动 跳出舒适圈(YouTube@Thewizardliz)

跳脱“受害者思维”:6. 鼓励自我

生活当然不是一帆风顺,总会有著小风波、挫折,磨难起伏更能造就一番新景象。不过当碰上不如意事时,就更能考验你是不是真的能够跳脱“受害者思维”,要摆脱负面思维,试试满足当下、审视自己的行动与步伐,多以正面语句去鼓励自我,例如:“你做得已经够好”、“你已经改变了…”等。

跳脱“受害者思维”:6. 鼓励自我(YouTube@Thewizardliz)

除了正向思维,不如意事亦是一个好的考验,你能否分辨出过往有毒的关系、事件等,这次你会选择再次犯错还是勇敢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