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说明书】25+1理财哲学:要有自己步伐,穷一半,富一半

撰文: 许芷婷
出版:更新:

在这份工作以前,有一阵子笔者一连做数份兼职,每天起来便是上班,晚饭也是在十一时多才有时间吃,可是收入不俗。朋友都不明所以,觉得我著实辛苦了自已,时时道:“你不需要那么多钱。”我想,生活丰俭由人,我确是不需要那堆钱的。只是,笔者需要那安全感与那一份“交代”。

(vcg)

25+1困惑:人工还是一万多,是一种失败吗?

(《29+1》剧照)

原谅笔者必须要以这样“俗”的一句话引君入瓮,因为这样庸俗的一句说话,相信在不少人的脑中都想过。确是庸人自扰,但我们都不过是庸人,不是吗?

笔者身边的朋友不乏专业人士,一比较,立即觉得自己是“贫穷户”。

明明从前坐在旁边,一起上课,一起吃饭,那时“饭钱”我们每天只50元,她点汉堡的话,我便要鸡块,因为可以一人咬一口。金钱,在那个时候,就是这个意义。到了后来,我们各有志向,工作两三年后,我们薪金差了一倍有多,有些师兄师姐甚至已经置业,笔者不禁反思,自己在做甚么呢?也终于有点动摇,想起家人时时说:“别读文科!”

朋友提醒:“你不是在做喜欢的事情吗?”笔者不敢妄下判断,二十多岁赚一万多是不是一种失败,因为“失败”一字太重,自问当不了大众的“专业人士”,没有本事对着电脑当个活死人,也没有能耐终日无所事事、说说是非便渡过一天,便“认命”做自己喜欢的事,即使人工未如理想。人生总有不同阶段,当你还可以追的时候,当然追。

人工多少不能定义一个人的成败,但他或她所做的事能,而每人的步伐不一,又何必硬要要自己跟别人比较?只要抱持着这信念,世界开阔多了,你的努力也不会只在一个数字上,而是找生命中自已真正喜欢的事。

只是,说“金钱不重要”这样的话,又未免太天真了。笔者不愿看理财资讯,便试试从最喜欢的作家中找榜样,来定下自己的步伐。

 Virginia Woolf(吴尔芙):“女人要有自己的房间,和一笔属于自己的钱。”

(《失恋急让》剧照)

吴尔芙的“女人要有自己的房间,和一笔属于自己的钱”,是笔者对看自己订下的目标,也认为绝对值得女生们参考。

所谓的“房间”,即空间;自己的一笔钱,即无关谁人的积蓄。而这两道规则,不管独身还是婚后,都不应改变,因为那样才可确保女人的自由。即使二人相恋结婚、即使生儿育女,女人还是要有自己的空间,也要有自己的能力,而这一切都不能与金钱分割。

开“联名户口”,是笔者最反对的事。因为要是你没有“放进去的钱,就如泼出去的水”的信念,那“联名户口”定必会令到二人关系系比难看。或许有人觉得储蓄不难,但“空间”在香港却不容易。笔者不能否认,只是,笔者身边不乏前辈即使收入不俗,半辈子还是租房子,快乐得很,因为没有太多得想像,也不硬把自己生活化作砖头。

林语堂:“穷不至穷到付不起屋租,而有钱也不至有钱到可以完全不工作,或可以随心所欲地帮助朋友。”

(《失恋急让》剧照)

笔者的偶像林语堂所奉行的生活哲学,是笔者一直梦寐以求的。因为他不似其他文人,空谈一堆不设实际的理想,他知道看书的人跟作者一样,同样要生活。因此,他说的话正好把我们拉点地面,生活要谈实际的,因为你即使喜欢一本书,也要有时间、饱足的身体、椅子与书架。

在匮乏之中,甚么精神上的享受都是废话。因此他道,他所追求的生活指标是“穷不至穷到付不起屋租,而有钱也不至有钱到可以完全不工作,或可以随心所欲地帮助朋友”。穷一半,有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富一半,让自己有空间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在这样消极的香港,这会否是我们的生存之道呢?

*以下是一些储蓄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