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刺杀骑士团长》中文版12月开卖 提及日军南京屠杀暴行

撰文: 书摘
出版:更新:

千呼万唤,村上春树长篇小说《刺杀骑士团长》的中文版,预计12月20日开卖。香港有书店已推出预订优惠。
日文版今年2月推出时,因为内容提及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暴行,引发日本右翼发起抵制村上春树运动。
今年底推出中文译本,会否再次掀起中日情绪?

村上春树新作《刺杀骑士团长》中文版12月开卖(视觉中国)

现年68岁的村上春树,继2010年《1Q84》后,再推出长篇小说。小说上下两册,分别是“意念显现篇”、“隐喻改变篇”。

小说主角“我”是一位36岁的肖像画家,他与妻子离婚后,隐居东京郊外的山谷。主人公“我”偶然间在阁楼上,发现一幅叫做“杀死骑士团长”。这幅画的题目,取自莫札歌剧《唐璜》(Don giovanni),故事也由此开始。

 

村上春树的《刺杀骑士团长》今年2月在日本开卖时,书迷大排长龙。(路透社)

  提及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获赞有良知

书中有一段提到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事件,村上春树在书中认为,由于日军无暇管理战俘,于是对投降军人和平民实行了大规模屠杀,多数市民被卷入战争并遭杀害,这是无法否定的事实。

书中又明确提到,日军在南京实施大屠杀,虽然对具体人数还有争论,“但40万人和10万人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后来村上春树被传媒问到创作用意,他称:“历史是一个国家的集体回忆,选择忘记过去或篡改记忆是严重错误,所以必须对抗历史修正主义。我作为一个小说家,所以以小说的形式奋斗。”

虽然正确死亡数字有待商榷,但日军的暴行无容置疑。
村上春树接受访问时提及新书触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南京大屠杀中,虽然对具体人数还有争论,书中则提到“但40万人和10万人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视觉中国)

  南京大屠杀形容为“南京入城”

根据人民网报道,记者在日本版原文中,书中主角“我”与邻居谈起一张藏在阁楼的画作的作者——老画家雨宫具彦及其弟弟,他们在30年代的经历。

对话中,邻居指1938年前后,发生了几件对日本而言是“致命的,导致崩溃的、无法回头的事”,这些事也彻底改变了画家兄弟俩的人生:“1937年7月7日发生了卢沟桥事件,导致日中全面开战,然后那一年(1938年)发生了由(开战)引发的另一件重要的事—-南京入城。”

 

中国网友抵制的日本酒店APA集团,CEO元谷外志雄,曾讽刺村上为了获得诺贝尔奖才在新作中加入南京大屠杀内容。(观察者网)

  日本极端主义者抵制 《读卖新闻》:有勇气

报道又指出,村上春树的作品,遭右翼和极端网民发起抵制和攻击。另外,也有支持村上春树的声音。《读卖新闻》2月28日用半版刊登学者、作家和媒体人士的评论,整体评价是“没有辜负预期的佳作”、“可能成为村上的代表作之一”。该报编辑委员尾崎真理子认为,村上在书中“提到了日本发起的战争和德国的事……触及一直以来的争议问题,非常有勇气。”

 

作者:村上春树

1949年生于日本京都府。早稻田大学戏剧系毕业。1979年以《听风的歌》获得“群像新人赏”,新颖的文风被誉为日本“八○年代文学旗手”,1987年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出版(至今畅销超过千万册),奠定村上在日本多年不坠的名声,除了畅销,也屡获“野间文艺赏”、“谷崎润一郎文学赏”等文坛肯定,三部曲《发条鸟年代记》更受到“读卖文学赏”的高度肯定。此外,并获得桐山奖、卡夫卡奖、耶路撒冷奖和安徒生文学奖。除了畅销,村上独特的都市感及写作风格也成了世界年轻人认同的标志。
 
  作品中译本至今已有60几本,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及采访报导等。

译者:赖明珠

1947年生于台湾苗栗,中兴大学农经系毕业,日本千叶大学深造。回国从事广告企画撰文,喜欢文学、艺术、电影欣赏及旅行,并选择性翻译日文作品,包括村上春树的多本著作。

出版社:时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