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奴最痛负资产 半世纪按揭花款多 二按120%按仲有按上按
港人为一个安居之所,花光毕生积蓄追逐方寸之地,过去几十年,更要经历楼市风高浪急大起大落之苦,其中催生楼奴的楼宇按揭措施,亦恍如一把双刃剑,让不少人圆梦上车置业成家立室,但1997年一场亚洲金融风暴,也令十万人因资不抵债沦为负资产,银行体系亦受重创。
汲取过去惨痛教训,自2009年起,政府与金管局逐步加强压力测试及收紧按揭限制,为市民及银行设下安全网,惟楼价飞升,发展商“见招拆招”推出极高成数二按破解金管局防线,诱使更多楼奴加入追逐砖头的游戏,亦为楼市带来爆煲的隐忧……
当时(90年代)一层楼值100万,付20万元首付,不久升值至200万,赚得的资金足够应付买多3个单位的首付,结果不少人就这样“楼叠楼”投资。
楼宇按揭几乎与所有买楼人士息息相关,对用家而言,它可是一条上车捷径,让人提早安居乐业;对于炒家,它可“以小博大”,90年代楼市泡沫,不少人看中九成甚至九成半的高成数按揭优势,图揾快钱,中原财务董事总经理梁理中忆述:“当时一层楼值100万,付20万元首付,不久升值至200万,赚得的资金足够应付买多3个单位的首付,结果不少人就这样‘楼叠楼’投资。”
楼价飞升 超越通胀薪酬加幅
为免重蹈覆辙,金管局自2009年至2015年间合共推出 7 轮风险管理措施,包括收窄各类银码的住宅按揭成数上限、规定按揭贷款年期上限划一30年、收紧利率压力测试下的供款与入息比率等,并首度将按揭限制,伸延至非住宅物业,旨在提高置业门槛以淘汰实力不足的买家,保护银行体系及遏抑炒风。
计划 | 内容 | |
1 | 外币按揭 | 早在港元与美元挂钩前出现,卖点为低息,如美元或澳元按揭 |
2 | 定息按揭 | 银行提供的定息期偏短,不流行 |
3 | 综合利率 (C Rate) | 不获银行界支持,不流行 |
4 | 最优惠利率按揭(P按) | 较稳定,2006年前主导市场 |
5 | 银行同业拆息按揭(H按) | 较波动,但实际息率低于P按,且设封顶位,2009年起成按揭主流 |
发展商二按破金管局防线
不过,即使政府推出多项措施,香港的发展商仍能钻空子逐一破解,务求将更多市民卷入楼奴漩涡。面对市场“上车”的庞大需求,90年代兴起的二按,近年再度被发展商加以“强化”,用作新盘吸客措施,且愈变愈多样化,如发展商透过旗下财务公司为买家提供二按、减低其首付成本,甚至提供不涉及银行的一按,令个别楼盘提供高达120%按揭,业主“借凸楼价”;亦有新盘以免压力测试甚或标明包批贷款作招徕,等同将金管局的限制击破。
另外,部分业主又会用“自己的方式”借到尽、甚至借凸。例如在银行的一按基础上,除按揭保险外,再以其他俗称“财仔”的财务公司进行物业借贷、即“按上按”,个别更可造十多按,惟此类财仔一般不受金管局规管,且爆煲机会大。
楼奴是要当上大半世的,试问除结婚证书外,人生有什么合约比楼宇按揭合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