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陆生.三】悲情城市 宝岛想像 陆生对台依旧热爱

撰文: 张家佳
出版:更新:

两岸本是同根同源,不少内地年轻人一直对海峡对岸怀抱美好想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流行文化曾给内地人带来思想冲击,成为几代人的集体回忆。从偶像歌星、电影电视到文学作品:最早期的台湾校园民歌及邓丽君歌声是内地青年爱的启蒙,后来的周杰伦和五月天成为不少人的童年天籁,琼瑶剧俘获了万千年轻人的心,余光中和白先勇的文字深入人心,杨德昌和侯孝贤的电影带来了最初关于南国宝岛的印象。

承接上文:【在台陆生.二】九年浮沉饱受无形排斥 陆生在台的悲与喜

台湾文化给内地人带来不少冲击,成为年轻人的集体回忆。(Getty Images)

千头万绪 陆生对台感情复杂

官方往来的停滞并不妨碍民间热切的向往,对于仍旧选择去台湾求学的陆生来说,他们希望凭一己之力架构起两地沟通交流的桥梁。阿普说,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喜欢看关于台湾的新闻。作为专门研究华人社会及两岸三地族群身份认同的大陆学子,对台湾本土社会的关心更甚,诚然,很多陆生当初赴台的原因就是对宝岛抱有期望。

共历悲情 难解两岸纠葛关系

台湾教育中的悲情历史包括马关条约、台湾民主国和抗日运动,把台湾数百年来的历史诠释为悲情和不由自主,可借此来突显台湾的抗争精神与独立自主的意识。尽管两岸在历史上所承受的屈辱与苦难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基于共通的“悲情”经验,两岸都应该学会包容、尊重与理解对方的情感、经验与历史记忆。如果两岸之间能够从理解彼此的苦难与悲情开始寻找出和解的方案,对于世界上其他处在苦难、对抗与仇恨中的人们也将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本年初,台湾暂缓中国籍旅客入境,陆生亦被列入暂缓名单,疫情期间只可留在内地,返台升学日子遥遥无期。(美联社)

当陆生回到大陆生活,让游子们更多感觉到的是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大陆人民很团结,也逐渐在进步。如果非要比较两地,露西说,“台湾的教育很重视多元发展,大陆的教育特别重视效能。我觉得没有哪个更好,只是会培养出有差异的学生,正因为这些差异,才让赴台陆生和在大陆求学的台生更特殊,更有意义。因为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上文节录自第221期《香港01》周报(2020年7月6日)《悲情城市 宝岛想像 陆生对台依旧充满热爱》。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订阅周报,或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相关文章︰【在台陆生.一】因疫情滞留无法回台上学 陆生进退两难无声抗争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221期《01周报》精选内容:

【封面报道】港独思潮——从萌芽到覆灭

《港区国安法》的通过,几乎预示着本地“港独”思潮末路。本土派“国师”陈云宣布退出香港社运,为此作了注脚。然而,这股激进思潮从何而来?如何将香港拖入政治撕裂的境地?今后又将往何处去?

【深度解读】港区国安法对中国刑法的继承与调整

细审《港区国安法》,不难看出条文基本上以中国《刑法》作为基础,可谓是中央在法律层面尝试统合“一国两制”差异的首次尝试,不管隶属任何政治立场,都有必要冷静理性看待这条新的香港法律。

【01倡议】四方面着手与年轻人复和

反修例运动爆发一年后的今天,被捕人数直逼9,000,面临法律检控,当中多为年轻人。仅靠刑事后果未必能令年轻人守法,《香港01》倡议在法律、心理和社会关系层面支援年轻人,帮助其解决问题,真正修补社会撕裂。

【其他精彩内容】

在台湾,无声抗争的陆生面向无门

迎战云端游戏 主机如何不死?

疫情促使改变 欧洲艺术界走近大众

阴谋论何以得逞? 无知是恐惧的最佳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