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专队跟进被捕青年 四方面着手与年轻人复和(下)
三、被捕青年的情绪辅导
除了司法上的支援,予以被捕群体及其亲属情绪心理上的支援和帮助,亦是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的必要之举。面对调查和起诉,青少年容易感到迷惘、徬徨和受压,更可能因此与家庭成员发生冲突,引发更大危机。在这段时期,适时的介入和支援,将帮助他们转危为机,得到正面的发展。
青年被捕后所需的支援是多方面的。例如,部份被捕青少年及家人同时面对情绪困扰,经过社工评估后,可于短时间内转介至精神科医生,接受全面评估及治疗服务,后续更需要学校、心理咨询师的配合。因此,针对被捕青年及其家人的情绪支援,需要的是精神科医生、律师、临床心理学家、专业人士、学校和社工等多方专业团体发挥各自专长,配合协作。
实际上,在社会福利署下的社区支援服务计划有提供类似的服务。在社署认可下,有五个非政府机构分别为全港各区接受“警司警诫的”儿童及青少年、被捕青少年及他们的朋辈提供服务。只是考虑到因反修例运动被捕的年轻人人数众多,再加上目前社会的紧张关系,可考虑由社署牵头出资,组建跨专业协作团队。
这支专门负责被捕年轻人的新团队,一方面可从社署下社区志愿服务计划中的五个非政府机构中抽调专人负责统筹,另一方面可从民间相关团体中聘请专家和工作人员。例如城市大学的黄成荣教授及“守望计划”的部份成员,在过去就针对被捕青年的辅导服务进行过研究与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效。他们的经验和建议,将会对整个团队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守望计划是香港青年协会2014年开展的为新界南区10至17岁被捕候审的青少年和其家长,以及涉案的受害人提供支援及即时介入的服务计划,包括辅导服务、认知行为治疗、亲子沟通训练,体验式学习和鼓励他们多参与不同活动。
团队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帮助。年轻人被捕后,即时由社工、临床心理学家及精神科医生进行危机咨询与评估,而这份评估亦可以用作之后法官量刑的参考之一。这部份亦可与法律支援相配合,如果当事人愿意,报告可提供给予警方、律政司或法官考虑,作为第一类被捕青少年是否符合“警司警诫”或“签保守行为”条件的参考,或者作为第二类青少年被判罪名成立之后的求情依据。计划亦应在不同阶段为参与者提供详细的社会心理评核报告,准确反映出青少年的社交及心理进展。
在被捕后,年轻人及其家人可能会面临各种状况,需要对其家人予以情绪和精神健康支援,包括精神健康评估和治疗,以及提供支援辅导及亲子关系重建等家庭方面的支援。对于情况比较轻微的家庭,可以社工负责由家长小组提供家庭支援,改善亲子沟通技巧、巩固亲子关系及情绪支援。经社工评估后,被认为双方需要更进一步支援的家庭,可以转介至香港复和综合服务中心(国际复和实践机构于香港唯一认可,且持有“复和会议主持证书训练”的机构)进行家庭复和调解。目前复和综合服务中心复和调解收费为每个个案3,000港元,政府可因应具体情况,提供必要的财务支援。
同时,团队亦应考虑对被捕者人生意义重建、兴趣培养、生涯规划及技能训练等方面予以支援;另外,可以综合现有一些机构提供的不同项目,针对反修例被捕青年的特殊背景和需求,制定出更切合年轻被捕者需要的服务项目。
四、进修与就业的更生支援
当然,在生涯规划及技能训练方面,更主要仍需惩教署予以相应的配合。此次被捕者中有不少学生群体,更不乏专上学生。教育局表示,截至5月,约有2,000名专上院校学生被捕。因此,针对他们入狱后的学业与工作衔接,需要惩教署与教育界、劳工处和雇主团体共同做出努力。
目前,惩教署的成年及青少年在囚人士课程对于心理学、会计等较专业的课程涵盖不足。21岁以下考完中学文凭试(DSE)的囚友,因不能再修读DSE班,又没有再培训计划可供报读,只能在狱中修读约中三程度的高中预备班的情况。一些专业课程内容更是蜻蜓点水,比如心理学课程便鲜少涉及基本理论。再加上“案底歧视”,一些学历水平较高,想要从事心理学、会计、文员等专业工作的囚友,明显更难与社会接轨。
因此,在课程上,惩教署需与教育局协商,如何让考完DSE的囚友能够在狱中进行大专、大学课程,同时更要与教育界人士合作检讨目前的更生课程架构,在专业课程的内容涵盖与课程设计上,满足较高学历人士的进修需求。这包括一些具体的细节支援,比如商讨在保安许可的情况下,让囚友使用可有一定程度上网的电脑辅助学习,这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又比如检讨目前“每月六本”外购书籍规则中,学术书籍应否包括在内。
在谋求工作、与社会的接轨上,惩教署可以参考英国的更生政策,即联合劳工处与雇主团体设立合作联盟,持续鼓励及推动各行各业的雇主参与聘用更生人士,当中包括政府部门与雇主团体共同设计及推行新的技能训练内容,以协助在囚人士日后有效融入就业市场;同时,允许在囚人士在出狱前就能获得雇主聘用,令他们在更早阶段融入社会。
此外,政府可以资助目前社会上已有的更生人士友好企业,例如成立于2013年的“导航会计”,便是香港少有的专门为更生人士提供文职工作的公司。公司成立七年间,共聘请过23名释囚人士,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不过,这类公司在市场竞争上略为“输蚀”,“导航会计”便曾在倒闭的边缘,因此,政府应扶持、资助这类公司,帮助较高学历的囚友融入社会。无论是课程架构升级计划,又或是改善高学历囚友的工作衔接安排,都不只有益于处理此次反修例案件,长远更有利于香港社会的平等、融合。
时隔一年,有人或认为大型冲突的频率见少,而且《港区国安法》已正式实施,社会将会回复和平。然而,这忽略了底层仍未愈合的撕裂。香港社会走到今天,示威主题牵涉愈来愈广,政府若一味强硬应对,恐怕会出现反效果。帮助青年不是立场之争,而是为了社会的和解与未来。予以年轻人更多的法律援助,更柔性的劝导处理,给予他们更多的情绪疏导和帮助,不只是“畀个机会后生仔”,更是给香港社会一个和解的机会。
事实上,如何处理社会矛盾、修复撕裂关系,是很多社会都面对的棘手问题。有些地方主张“转型正义”的概念,通常由调查真相、促进和解等方式,从历史、司法、行政、赔偿等多面向促进和解。香港不少市民对独立调查格外坚持,其实也是相近的理念。无论如何,我们对于一年来的矛盾和冲突,都应该以更具高度、更广阔的视野看待。反修例示威中的违法案件不仅仅是司法案件,更是社会问题和情绪的积压表现。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司法检控就能够解决社会问题。因此,《香港01》倡议政府和各界协力,从支援年轻人开始,开启社会和解之路。
上文节录自第221期《香港01》周报(2020年7月6日)《 设专队跟进被捕青年 四方面着手与年轻人复和》。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订阅周报,或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港区国安法》的通过,几乎预示着本地“港独”思潮末路。本土派“国师”陈云宣布退出香港社运,为此作了注脚。然而,这股激进思潮从何而来?如何将香港拖入政治撕裂的境地?今后又将往何处去?
细审《港区国安法》,不难看出条文基本上以中国《刑法》作为基础,可谓是中央在法律层面尝试统合“一国两制”差异的首次尝试,不管隶属任何政治立场,都有必要冷静理性看待这条新的香港法律。
反修例运动爆发一年后的今天,被捕人数直逼9,000,面临法律检控,当中多为年轻人。仅靠刑事后果未必能令年轻人守法,《香港01》倡议在法律、心理和社会关系层面支援年轻人,帮助其解决问题,真正修补社会撕裂。
【其他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