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基金.下】政府滴漏思维无助纾困 可借鉴台湾失业援助制度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又一次勾起沙士(SARS)时期的回忆,当年银行户口不够100元,不能提款,结果要排队入20元,才能把剩余的一并提出。”从事艺团管理及戏剧教育的张婉婷,身处是次经济衰退的打击,不禁回想起昔日沙士无工开,每日靠“食老本”度日的艰辛岁月。纵使特区政府早前推出300亿元“防疫抗疫基金”,向受反修例风波及新冠肺炎疫情连环重创的行业提供支援,冀藉“撑企业”来“保就业”。然而,大多数措施的惠及对象都是雇主,前线员工根本无法得到保障。这背后是政府多年来沉醉于滴漏式经济迷思,误以为提供一次性资助是套解决问题的良方。
承接上文︰【抗疫基金.上】被抗疫基金遗忘的一群 艺文界合力自救渡难关
业界狠批政府滴漏思维
长年拒谈制度性改革
其实,早于2月份,舞台业界代表便发起《艺发局民选委员就本港艺文界受疫情影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五成受访者,表示资方没有因取消或延期工作提出任何赔偿方案。
对此,有业界人士忧虑,纵使政府愿意提供300亿元成立“防疫抗疫基金”,但最终能落入基层前线手上的可能所剩无几。毕竟,部份资助措施并未有限制用途,也没有规定新增拨款必须用于协助员工渡过时艰,换句话说,可能存在资方为确保利润,牺牲欠缺议价能力的员工福利。
张婉婷坦言,对这次抗疫基金的援助力度不抱太大希望,毕竟她在艺文界打滚了二十年,清楚明白单纯依靠演出,那份微薄的收入是不能支撑生活的,故此业内多数人也以自由身形式兼教各种艺术项目,增加收入。惟现时教育工作完全停顿,纵使政府乐意提供资助,但真正能受惠的前线基层人数仍然未知。称得上是业界元老的张婉婷,她只希望款项能真正落到有需要的同工手上,协助他们能“渡过这个难关,让他们仍可以留在这行发展,免于作出转行求生这个抉择。”
而负责监察基金运作的政务司司长张建宗早前出席立法会财委会特别会议时,被问及如何确保政府为资方提供的援助能惠及劳工时,他表示相信“香港有良雇主多,无良雇主不多”,结果惹来民主党黄碧云议员嘲讽,指张建宗对人性的假设“好乐观”。
惟仔细分析张建宗的回应,不难发现政府至今仍沉醉于滴漏式经济思维,误以为只要能够为商家提供良好营商环境,雇主就会大发慈悲去优待员工,与他们分享利润及共渡时艰。然而,这套假设与市场价值观相违,离地之余,更忽视了雇主营商必然最大化个人利益这个考量。而且,更不得不去质疑,为何特区政府明知“保就业”的重要性,知道失业问题可能会为政治及社会带来动荡,却从不愿意主动打开制度性改革的讨论,研究一套适切的失业保障制度。
其实,参考邻近地区的做法,台湾早于1999年,因国际经济不景气及亚洲金融风暴,导致大量劳工失业,故行政院依据《劳工保险条例》订定《劳工保险失业给付实施办法》,借由失业给付的登记机制,结合就业服务及职业训练措施,达到再就业和收入包底保障目标。根据当地法规,凡年满 15 岁以上,60 岁以下受劳工保险保障的非自愿离职的劳工,均可申领失业给付,并按劳工平均月投保工资的六成计算,最长享有六个月保障。
遗憾地,特区政府纵然为失业及开工不足人士提供现金津贴,却拒绝回应众多立法会议员要求,探讨成立失业援助基金的可能。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的解释,竟是失业人数众多,查证需要大量人手,成立系统亦需时。
然而,探讨失业援助制度其实不是贸然提出,翻查立法会秘书处文件,发现早于2000年时,资料研究及图书馆服务部便研究过世界各地的失业保险及援助制度。当时,一份报告名为《台湾的失业保险及援助制度》面世,证明相关讨论早就展开。
惟特区政府多次逃避讨论相关事宜,无勇气面对改革香港失业保障制度这个结构性问题,最终廿年来,香港每当经济下行,毫无议价能力的前线打工仔,都只能默默承受失业或开工不足的徬徨,甚至乎在艰难时期被雇主无情抛弃。
《香港01》早前分析过300亿元的“防疫抗疫基金”,发现当中大部份金额都是用作支援雇主,反而直接支援前线劳工或市民的项目,只有“合资格在职家庭津贴及学生资助住户特别津贴”和“额外增加2019/20学年的学生津贴”两项,合计也不过是18.9亿元,占整体基金不足7%。滴漏式经济思维存在明显弊端,特区政府仍坚持这种亲资方的援助方式,不单令人觉得厚此薄彼,而政府还空谈雇员能从中受惠,更是缘木求鱼;同时在欠缺失业保障制度下,妄以为前线劳工能自救,顺利涯得过这场疫症,则属另一笑话。
确立人性化失业援助制度
台湾纾困政策值得借鉴
因应新冠肺炎在全球扩散,台湾也录得多宗确诊数字,当地的经济活动也因疫情遭受沉重打击。针对受疫情影响的基层市民,台湾通过一笔达600亿元新台币(约154.6亿港元)的《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防治及纾困振兴特别条例》草案,当中多条细则订明,若民众是因疫情原因而受到影响,其任职机构不得视员工为旷职,更不可作出任何形式的处分及惩罚。而政府也有提供诱因来鼓励雇主响应,例如雇主若愿意遵循安排,可获得相应支付薪酬的扣税额,至于无法支薪者,亦可在两年内申请补偿。
至于当地的文艺产业,同样受到疫情波及甚巨,为协助业界人士渡过难关,台湾文化部通过《特别预算案》草案,宣布将推出多项纾困政策,当中包括“艺文纾困补助、纾困贷款利息补贴、行政调控、振兴措施”等四大面向的措施,预计将投入15亿元新台币(约3.87亿港元),包括短期纾困方案的11亿元新台币(约2.84亿港元),以及后续振兴措施的4亿元新台币(约1.03亿港元),期望能减少疫情冲击,协助艺文产业复苏,陪伴艺文产业及艺文工作者渡过难关。
通过整合四大面向的纾困政策,大致能了解到,台湾政府将受疫情影响的艺文产业,纳入经济部中小企业贷款补贴方案,并向受影响的文化艺术团体和个人单位给予补助,当中包括因疫情而造成损失,或发生营运困难的业界从业员。
此外,台湾行政院更会推出高达20亿元新台币(约5.16亿港元)的振兴抵用券,其中艺文活动也会纳入抵用券适用范畴,除了能帮助当地人民纾困,也可籍机吸纳观众支持艺文活动,从而复苏及支援艺文界发展。
从整套纾困政策可见,当地政府的福利逻辑重视劳资双方,会透过支援整个产业结构来振兴经济,从而间接援助雇主获得收益。同时,政府也会直接提供措施来保障劳方,保证资助能落入前线劳工手上,例如在短期纾困方面,台湾文化部明文规定,将补助艺文事业、团体及个人的营运成本,项目可包括人员薪资、展演映活动取消、延期或退票之制作成本、场地租金等,以减轻营运负担。
总体来说,台湾这套做法并不似港府般,盲目沉醉于滴漏式经济思维,忽视雇主营商必然最大化个人利益这个考量。其背后所呈现的社会保障逻辑,是真正能达至“撑企业、保就业”目的,非沦为港府般口号式宣传,迷信企业只要拥有利好营商的环境,便会愿意协助员工共度难关。似乎,港府需要向台湾学习的,便是打破继续沉醉于这套迷思当中,思考如何能更公平公正进行资源分配。
相关文章:
上文节录自第205期《香港01》周报(2020年03月16日)《政府粗陋经济思维下 被抗疫基金遗忘的一群》。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