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迟迟未能实现充分就业 第三种货币政策不可避免?

撰文: 卢伟文
出版:更新:

克鲁明认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存在一个固有权衡(tradeoff):政策制订者若决定增加赤字开支,便要接受利率上升、挤压商业投资、抑制消费的结果。凯尔顿同意两种需求管理政策之间存在张力,但并非克鲁明所描述的这种权衡。在她看来,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是不确定的,是通过让人负债、给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加杠杆起作用的;而财政政策的效果则是立竿见影的,是通过直接增加人们的收入、强化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起作用的。因此,真正需要权衡的是何种政策更能有效刺激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承接上文:华尔街青睐 诺奖得主猛批 现代货币理论如何回应?

对于这个取舍,MMT早已给出自己的答案。去年第二届“现代货币理论研讨会”上,兰达尔列出了十个关于MMT体系的要点,其中第十点便指出,“货币政策的效果很弱,其影响也充满不确定性—它甚至可能误把煞车当油门踩。”至于决定并实施货币政策的央行,兰达尔则认为它永远不可能是独立的,“因为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它最大的独立性仅限于设定隔夜利率目标,然而,将这件事交给央行来做仍然可能是错的。”

第三种货币政策不可避免?

兰达尔关于货币政策和央行的观点虽然离经叛道,但其实不乏知音。今年5月,《大债危机》一书作者、对冲基金桥水(Bridgewater)创办人达里奥(Ray Dalio)在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撰文分析,现时的货币政策将无法以我们习惯的方式推动经济繁荣,因为过往经验表明,削减利率和实施量化宽松已无法有效拉动资金和信贷增长,也无法使大多数人受益。他因此认为,不管喜欢与否,“第三种货币政策”(即协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不可避免,而MMT即是这种政策配置组合的其中一个可能。

“MMT最重要的构成部份是将利率固定在零,并通过调整财政盈余和赤字严格管控通胀率,央行将对由此产生的债务进行货币化(monetize)。”达里奥在文中提到,实施这种综合措施的可能性愈来愈大,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也不断提升,“财政政策的调整将更加频繁,也更重要”。他续指,相较于现时由金融机构将金融资产出售给央行从而获取资金的做法,MMT的好处是能够更有针对地将所创造的资金和信贷用于想要投资的领域。

达里奥认为,不管喜欢与否,“第三种货币政策”(即协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不可避免,而MMT即是这种政策配置组合的其中一个可能。(Getty Images)

自然利率为零

MMT之所以建议将利率“永久地”固定在零,原因在于利率调节难以实现整体经济稳定的目标,包括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等。同时,这一论断若要成立,还需建基于MMT的其他组成部份,当中最重要的是部门平衡和功能财政(functional finance)①学说。对此,米切尔写过两篇网志展示他们的论证过程。

这两篇网志都写于2009年,当时,国际金融危机的余波仍在肆虐,澳大利亚的利率保持在3厘,当地不少经济学家认为,随着危机解除,央行将逐步上调利率。澳大利亚《世纪报》(The Age)一位记者写道:“人们普遍认为,5厘左右的水平对澳大利亚经济来说是中性的—也就是说,它既不会过份刺激,也不会阻碍经济(增长)……3厘的现金利率实在是高度刺激性的。”这位记者还引用了一名商业分析师的话来论证这个主题:“目前3厘的现金利率是整整一代人以来的最低水平——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以来,我们从未见过如此情况。”

米切尔批评上述说法,认为“中性利率”的说辞只不过是新自由主义的又一个烟雾弹,其目的是用来确立货币政策作为逆周期调控的首选政策工具地位,并妖魔化财政政策对通胀造成的压力,借以阻碍政府推行更进步的政策和议程。

“货币政策是间接的、迟钝的……这种方法即使有效,也会产生滞后效应,并惩罚那些不会造成价格压力的地区和人群;它预设了借贷者比出借人有更高的消费倾向,然而没有充分的实证研究证明过这点。”米切尔在一篇题为《自然利率是零!》的网志中写道,“相反,财政政策之所以有力,是因为它直接并且肯定地创造或销毁非政府部门的净金融资产。”

注①:功能财政由美国经济学家勒纳(Abba Ptachya Lerner)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提出,这种观点认为政府财政的目的首先是经济平衡,只要能达到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财政预算是否平衡不重要。

澳大利亚纽卡素经济学教授米切尔认为,货币政策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的目标。(资料图片/视觉中国)

此外,对MMT理论家来说,自然的经济状态是充分就业——“这意味着失业率低于2%,隐性(hidden)失业率为零,就业不足(underemployment)亦为零。”米切尔在网志中回应《世纪报》的记者,承认3厘确实是那个时期以来澳大利亚最低的利率水平,然而他同时提醒,也正因为这样,澳大利亚从那时起就从未接近过充分就业的目标。

“任何偏离充分就业的情况”,米切尔称,“即是反映了财政政策设置的失败,亦即预算赤字不够大。”而当赤字规模足够庞大,利率会发生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凯尔顿对克鲁明的回应当中:“所有银行都将溢满无息准备金,而这些银行将争相出借给其他银行。当所有人都是卖方而没有买方,银行间拆借利率便会降至零。”

或许有人会问,央行之所以存在,不正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吗?但凯尔顿不以为然,她以联储局为例,“在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前,联储局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卖出政府债券,从(商业银行)吸纳足够的(无息)准备金以推高利率……今天,联储局单纯通过向准备金支付利息②来维持一个正利率——但是,这并没有改变赤字对短期利率造成下行压力的事实。”凯尔顿在同一篇文章中总结道,“确实,联储局能够通过调高基金利率去回应与赤字相关的通胀预期,但那就跟对抗‘自然的’地心引力一样(徒劳)。”

换言之,央行若想维持一个短期正利率,它要么提供一个足够吸引的超额准备金回报,要么通过出售债券来吸纳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然而,两种做法MMT都反对。“我们倾向于自然利率为零并取消出售债券的做法,然后让财政政策来做所有调整”,米切尔最后语带诙谐地下结论,“这样做会干净③得多。而央行里那些聪明的头脑就可以被引导(再培训)去研究癌症治疗或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注②:联储局自2008年开始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时,开始向法定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令美国银行业的剩余资金有诱因以准备金的形式继续存放于联储局的户口。注③:在MMT看来,政府发债并不是用来维持政府运作或支出,而是为了将利率维持在目标区间,又因为有息债券往往是富人持有,再加上利率高对出借人有利,对借贷人不利,而出借人往往较为富有,变相等于是在补贴富人,因此说将利率固定在零是更干净的方式。

米切尔认为应由政府实施财政政策代替联储局来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目标。(网上图片)

机会的大门开始向MMT敞开?

在当时,米切尔的这席话缺乏听众,但十年后的今天,机会的大门开始向MMT打开。过去十年,如达里奥所说,以货币政策为主导的刺激经济方案效果堪虞,各国经济不但依然疲软,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衡——房屋、股票等资产价格飙升,但普罗大众的工资却停滞不前。另一方面,困于社会不公的民众对失衡的政经环境日益不满,希望有一套“另类经济学”能打破现状,开启新的可能,并为这个新的可能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背景下,MMT顺理成章地脱颖而出。

一个拥有主权货币的政府,其支出不受任何融资约束——这实在不符合新自由主义盛行后大众对政府财政纪律的理解,但在MMT看来却只是一个客观描述的事实。由此,MMT为受制于财政平衡纪律、屡屡遭遇“财政悬崖”、画地自限的政府戳破了迷思,从而打开了实施财政政策的巨大空间。

随着联邦政府预算赤字加大,美国公共债务总额屡创新高。(Getty Images)

MMT学者强调,MMT首先是一套关于主权货币运作的描述性(descriptive)理论。“当我们谈到政府支出是通过‘敲几个键’来完成的,而主权货币的发行者是不会把钱花光时,这是描述性的;当我们说主权政府不需要借入自己的货币时,这是描述性的;我们将出售国债视为货币政策的一部份,其目的是用来帮助央行维持目标利率时,这也是描述性的;最后,当我们论证浮动汇率制度会为政府提供最大的对内政策空间,这同样是描述性的。”兰达尔在《现代货币理论:主权货币体系的宏观经济学》一书中写道。他解释,MMT既可以为“大政府”的理念倡议张目,同时也能导出“小政府”的制度安排。“我有特定的倾向和偏见,但MMT本身却是中性的,它为政策制订提供了理论框架。”

凯尔顿则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佛利民的货币主义(Monetarism)作类比,说明理论的描述性和规范性(prescriptive)其实并没有那么界线分明。一方面,货币主义认为增加货币供应会带动收入和消费增长,而如果货币供应得太快,则会造成通胀—这可以被视为是描述性的;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是规范性的,即央行应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来抑制通胀。“很难想像货币主义不同时包括描述性和规范性的部份,若货币主义者宣称(过量)货币造成通胀,不可能不引伸出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倡议。”

在凯尔顿看来,既然钱对政府来说并不是一个问题,货币和财政政策有且只有两个限制,即实际可用资源和通货膨胀,那么,政府就有绝对的合法性,并且也应该在不造成通胀的前提下,追求充分就业的目标。那如何来实现这一个目标呢?“我的同事凯尔顿认为没有比‘就业保障/最后雇佣者’(Job Gurrantee/Employer of Last Resort)更好的方案来实现这个目标,而我渐渐被她说服了。”兰达尔写道。

“当总需求下降至无法维持充分就业状态时,失业的人就会自动进入政府设立的就业保障计划,而不是进入失业名单。”兰达尔、米切尔和澳大利亚纽卡素大学法商系荣休教授Martin Watts在今年年初合著出版了名为《宏观经济学》的MMT教科书,他们认为,只要经济系统中存在非自愿失业,政府就应该雇用劳动者,以此来保持充分就业,而且,由于始终要保持劳动者就业,这个机制也就成为类似于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lizier):当经济萧条、私人部门就业不足时,政府的工资支出会自动增加,从而减轻通缩的压力;相反,若经济繁荣、私人部门增加劳动力需求时,则政府的工资支出下降,从而缓解通胀压力。

美好得难以置信

对左翼来说,MMT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它既提供了同时确保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的就业保障计划,又为全民医疗保障(medicare for all)、免费大学教育、绿色新政等一个接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宏大计划提供筹资方案。也难怪,凯尔顿本人两度被招纳为桑德斯总统竞选团队经济顾问,而同为民主党“进步派铁三角”之一的女众议员奥卡西奥-科尔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更公开表示对MMT持开放态度,称MMT“绝对需要成为将来对话中更为重要的一部份”。

另一边厢,美国另类右翼新闻网站Breitbart News专栏作家卡尼(John Carney)也对MMT赞赏有加,认为特朗普其实在很多方面都和MMT有共通之处,“他认为我们不需要削减社会保障福利、赤字对现在的美国政府不构成问题、利率应尽可能低,而且,若能以低成本借到钱,就应该去做。所有这些,都是支持MMT的人会同意的。”此外,卡尼形容就业保障计划与“让美国再次强大”的理念非常接近,“我们不想要福利和施舍,美国人想要的是好工作。”他更估计,若右翼政客意识到可以利用MMT来为自己偏好减税的政策背书,“那MMT将获得更多来自右翼的支持”。

民主党纽约州众议员奥卡西奥-科尔特斯手持MMT教科书《宏观经济学》与支持者留影。(网上图片)

MMT设想的世界美好得难以置信,它承诺通过刺激措施来解决经济困难,同时又保证方案不会带来负面效果。然而,除非当下倚赖央行作货币政策调整的文化得到根本性改变,而民主、共和两党又能放下彼此的意识形态包袱,要让选民和官员在短时间内接受MMT的政策建议绝非易事。

事实上,桑德斯虽然两度将凯尔顿招至麾下,并将就业保障计划纳入竞选政纲,但他从未宣称自己将采纳MMT。今年年初,当被问及如何为自己的政策买单时,桑德斯表明会坚决向富人和大企业加税—桑德斯的这个回答表明,他仍然没有意识到MMT的个中“精髓”:政府支出并不依赖于征税和发债,货币和财政政策有且只有两个限制:一是实际可用资源,二是通货膨胀。

桑德斯宣称,“绿色新政”的政策主张可以通过开源节流筹措资金,从而“自给自足”(pay for itself)。(桑德斯竞选FB)

在今年年中接受《纽约客》访问时,桑德斯竞选团队的政策主管甘纳斯(Warren Gunnels)直言:“凯尔顿试图让经济为所有人服务,我们需要更多像她这样的顶尖经济学家加入,但坦白说,MMT从来没有真正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

不过,MMT学者并不灰心。“尽管桑德斯从未公开表示要采纳MMT,但这无关紧要。凯尔顿更直接地与桑德斯打交道,这给了她更多接触媒体的机会。”兰达尔相信,改变不可能在一时三刻内发生,随着凯尔顿的加盟,进步派力量终将提出正确的政策倡议。或许,他们更加相信时间的力量和一点一滴的改变,毕竟,他们这一场MMT运动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

【现代货币理论】相关文章:政府支出不受税收限制? 现代货币理论之父:这是事实华尔街青睐 诺奖得主猛批 现代货币理论如何回应?

上文节录自第182期《香港01》周报(2019年9月30日)《 美国选举年将至 是时候来一场货币大辩论!》。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