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回收】民间“收胶”力量有限 港废塑何去何从?
中国人口逾13亿,每年生活垃圾总量逾4亿吨,是全球产生垃圾最多的国家。当局近年由垃圾源头入手,强制推行垃圾分类,以鼓励回收,而上海更于今年7月1日成为内地第一个实行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反观香港,无论是垃圾分类或是承接的回收配套一直落后,逾半的垃圾废物送往堆填区。当内地宣布禁止进口垃圾,香港回收业受到冲击,废纸已经如是,塑胶也面临同一情况,究竟香港在垃圾回收上,面对什么困境?(此文章为塑胶回收系列报道一)
“蓝废纸、黄铝罐、啡胶樽”这句口号耳熟能详,三色废物分类回收桶更陪伴港人多年。大家以为将废胶投放在三色回收桶内便可重生?
民间自发分类 提倡干净回收
家居每日产生不少废塑胶,但究竟哪里可以“收胶”?近年有组织发起“不是垃圾站”(下称“不站”),居民可先行在家进行垃圾分类,并将可回收垃圾带到“不站”,由义工交给回收商处理。及后不同社区组织及街坊各自发起属于自己社区的“不站”,遍地开花。各区收集的可回收物各有不同,荃湾“不站”集中收集废塑胶,希望令区内居民养成回收习惯,不再胡乱弃胶。
荃湾“不站”会在每个月第一及第三个星期六的早上,在荃湾红十字会捐血站桥底设立收集站,并提倡“干净回收”,不收集污染的塑胶。“不站”成立约一年,运输回收费由成员摊分。
不少居民在活动举行当天,携带林林总总的塑胶前来,刘太是其中一个有心人。
刘太一直有垃圾分类习惯,但居住的屋苑只设三色回收桶,不少可回收物如厨余、废塑胶会当成垃圾扔弃。她坦言即使平日将垃圾分类,并投放在三色回收桶内,也不知道垃圾是否真正回收。
荃湾“不站”每个月举行两次回收,刘太每次均会将家中积存的废塑胶装起,一抽二掕来到“不站”,身体力行地教导儿子为废胶分类。她指家中收集得最多的是发泡胶及生果网。她平日清洗胶樽后会剪开樽盖口的胶圈及撕下“招纸”,将塑胶细分为不同种类。她表示垃圾分类的过程绝不麻烦,只是做多一步。
荃湾“不站”活动举行期间,发起人Chloe指导居民将塑胶分类。塑胶可分为1至7号类型(见表一),但并不是所有塑胶产品均印有类型编号,当中塑胶1、5、6号较难辨认。Chloe随身带备一把剪刀,自己“动手”分辨。
Chloe自创了一套简单的塑胶分类法,可以入微波炉的食物盒是5号,将塑胶剪开后有明显白色裂痕的是6号,若没有裂痕又难以撕开是1号。
Chloe说荃湾“不站”收集最多的塑胶是1号及5号,1号饮品胶樽的回收价偏低,但合作的回收商仍然乐意接收,5号塑胶中最多的是外卖食物盒,她会呼吁居民重用多次后才考虑回收。
另一位发起人Peggy从事环保行业,她认为街道上的三色回收桶作用不大,常常混杂其他垃圾,而且不少巿民未有正确的垃圾分类知识,她希望“不站”能够吸引更多街坊身体力行,加入回收行列。
Peggy指出,不少回收物因混合了其他废物而被当垃圾丢掉,并没有回收再造。她又提到,政府推广回收“三纸两胶”(“三纸”指可回收纸皮、报纸书刊、办公室用纸,“两胶”指可回收饮品胶樽及个人护理用品胶樽),市民觉得麻烦而放弃回收,变相令很多可回收或有价值的塑胶被抛弃,令回收更为艰难。
Chloe补充,三色回收桶没有仔细分类,加上回收服务由外判公司处理,质素难以监管,清洁工人为了方便,将所有塑胶混在一起,甚至令有汁液的湿垃圾污染其他塑胶,最终回收商只是将回收物送往堆填区。因此,“不站”要求居民先行清洗干净回收物。
Chloe指出,街坊主动把垃圾分类后带到“不站”,是因为知道手上的塑胶可真正送达回收商。“不站”除了回收废胶之外,亦会将物品回收重用,如废弃鸡蛋盒难回收再造,可直接送往街市让商户重用。可惜的是,香港的垃圾问题并不能单靠民间力量解决,“不站”收集塑胶的数量只能以公斤计算,实是冰山一角。塑胶回收量不足以致回收商难做,详情可参考下一篇文章。
继续阅读︰废胶数量不足 港回收厂商欠诱因投资
相关塑胶回收系列报道:【塑胶回收】生产者责任制 能否对症下药?【塑胶回收】上海强制垃圾分类 社区须忍“阵痛”【塑胶回收】三色回收成效有限 源头减废是根本
上文节录自第175期《香港01》周报(2019年8月12日)《内地新政策治垃圾 港塑胶何去何从》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