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拉的前世今生 怪兽背后揭日本人恐核阴影

撰文: 特约撰稿人
出版:更新:

最近上映的《哥斯拉II:王者巨兽》口碑颇为两极化:虽然怪兽大乱斗的视觉效果出色,但不得不说剧本逻辑薄弱、角色脸谱化、人类戏份太难看。熟悉哥斯拉系列多年沿革的怪兽迷和特摄迷,也许内心感觉更为复杂。一方面,影片对日系哥斯拉有诸多致敬,若与1998年将哥斯拉拍成“大恐龙”的荷里活初版相比,可谓做足功课。但另一方面,影片设定与日系哥斯拉又有着微妙的差别,其中最重要的恐怕是哥斯拉的“核警示”与“核恐惧”意味不复存在了。撰文:刘冉

作为日本影史影响最深远的怪兽形象,哥斯拉的直接灵感来源是1954年的“第五福龙丸事件”。时值二战结束近十年,美国在马绍尔群岛附近的比基尼环礁区域试爆氢弹,而日本远洋渔船“第五福龙丸”正在附近进行捕捞作业。由于美国对试爆威力估算错误,致使日本船员在危险区域遭受辐射落尘污染,试爆后数周内,23名船员先后患上急性辐射病。虽然大部份船员经治疗后痊愈,但其中一位因输血感染肝炎并引发肝硬化,半年后不幸死去。此事件在日本国内引发了激烈的反核运动,也令日本民众再次回想起广岛、长崎遭核爆所留下的阴影。

在这一背景下,东宝电影公司于数月后上映了一部以核辐射产生变异怪兽为主题的电影,这便是初代《哥斯拉》。作为核恐惧的化身(某种程度上亦代表美国),初代哥斯拉是不折不扣的反派形象:横空出世的巨型怪物带着核辐射对东京街道大肆破坏,民众四散奔逃、流离失所。影片中,科学家芹泽博士用更恐怖的新型武器“氧气破坏者”将哥斯拉消灭;而为了防止这种武器被滥用,芹泽博士选择与其同归于尽。电影最后发出警告:“只要氢弹实验在世界上继续进行,哥斯拉的同类总有一天会再次出现。”这既是电影主创人员有意点题的警世钟,也为之后延续五十余年、跨越大洋两岸的三十多部哥斯拉系列影片埋下了伏笔。

(网上图片)

随着《哥斯拉》首部电影大获成功,东宝开始大力发掘怪兽主题,之后的系列作品逐渐偏离其最初严肃的反战和反核意味,走向怪兽大乱斗路线。1963年苏联、英国与美国签订《部份禁止核试验条约》,冷战局势开始趋于缓和,日本国内的核恐惧氛围也得以淡化。也许正因如此,大荧幕上的哥斯拉形象从最初令人恐惧的破坏者变得亦正亦邪,乃至成为人类的守护者,与更残暴的怪兽作战——荷里活2014年与今年的两部哥斯拉电影正是沿袭了这段时间的定位。

当核恐惧不再引发观众深切共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哥斯拉系列走向低龄化和喜剧化,却仍无法阻止市场反响一路走低。最终,东宝于1975年暂停了这一系列。这也恰是越战结束的那一年。

由此看来,1984年哥斯拉系列的平成重启也并非偶然。七十年代末,冷战局势再度紧张,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美苏关系迅速恶化,第二轮核武限制谈判陷入停滞。列根上台后,美国对苏联转为明确对抗态度,美苏双方的军事对峙剧烈升温,新一轮军备竞赛也如火如荼。在这一背景下,日本民间对核武器的恐惧再度涌动。

因此,1984年重启的《哥斯拉》无视了六、七十年代各种发散,直接继承1954年的初代作品,重归严肃的警世主题。故事开始是一艘名为“第五八幡丸”的渔船遭遇海难—这无疑是回归了对第五福龙丸事件的影射。沉寂多年的初代哥斯拉被火山活动惊醒后再度登陆日本,长驱直入攻击核电站并吸收核反应堆。在人类与哥斯拉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还出现苏联意外发射核弹、美国将其击落的情节,可以视为对当时国际政治局势的白描。最终,面对美苏压力,日本首相反对动用核武器,而是利用超声波引诱哥斯拉坠入火山。

哥斯拉,1984(网上图片)

作为哥斯拉第二阶段的终结篇,1995年的《哥斯拉大战戴斯特洛伊亚》中,在初版《哥斯拉》中用于消灭哥斯拉的新型武器“氧气破坏者”终于也诱发了怪兽变异。同时,哥斯拉也因受海底放射性物质影响而造成体内核反应堆异常不稳定,随时可能自毁。这两个设定都极其明确地指向人类因制造武器而踏上自我毁灭之路。

2016年由庵野秀明担任编剧和总导演的《新.哥斯拉》,是日系哥斯拉沉寂逾十年后再次重启的新作,它却有不同以往的着墨点。电影于311大地震后第五年上映,整部电影明显影射福岛核事故中日本政府令人失望的应对方式,并拍成一部令人大感意外的政治讽刺喜剧片。

福岛核灾后民间掀起反核浪潮,未曾经历核灾的美国人,也许很难理解日系哥斯拉背后的核阴影。(资料图片/视觉中国)

怪兽哥斯拉不再是影片核心,而成为考验政府运作的一个象征:面对天降灾祸,政府反应迟钝,官员互相推诿,首相优柔寡断,美国横加干涉,遭受影响最大的民众却被蒙在鼓里……影片最后,哥斯拉虽暂时失去活动能力,却屹立不倒,成为人类世界中阴魂不散、不可忽视的一道阴影。这是哥斯拉系列对核恐惧的再一次点题——日本目前使用的电力中约有三成来自核能,这已是一头必将与人类共存的怪兽。

对核武器作为终极解决手段的否定,是日系哥斯拉系列的重要特点。作为向1954年原版的致敬,今年的《哥斯拉II》亦有一位选择自我牺牲的芹泽博士。然而,这位由渡边谦饰演的新芹泽,是为了帮哥斯拉输送能量而代表人类送上核弹后死去。这种对于核武器的积极正面且不带警示意味的利用方式,在日系哥斯拉中十分罕见,也由此令人深感违和。未曾真正经历核灾的美国人,也许很难理解“正统”日系哥斯拉背后的核阴影。

《哥斯拉II:王者巨兽》电影剧照

上文刊登于第167期《香港01》周报(2019年6月17日),原标题为《哥斯拉背后的核阴影》,网上标题为编辑重拟。

更多《香港01》周报特约撰稿人刘冉的文章:【专栏.东瀛物语】日本离婚文化 从缘切寺到熟年离婚、卒婚【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日本职场的社畜是如何炼成?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