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微信恶斗六载 回顾急速发展的内地手机支付市场

撰文: 罗保熙
出版:更新:

中国手机支付市场目前由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和腾讯的微信支付垄断,占市场份额逾九成。由十多年前面世开始,移动支付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但到今天,手机支付的应用层面和发展潜力依然巨大,两大营运商的垄断局面以至市场未来的发展走向仍存在众多未知之数。究竟,这两大内地手机支付巨头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主导位置?

阿里巴巴在2003 年推出支付宝,起初只为解决淘宝网的支付问题,满足网购用户的需要。翌年底,支付宝正式独立出来成为第三方应用平台。支付宝其后与多间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又与网络游戏、航空公司等网络化较高的外部市场合作,继而扩展至水电煤和通讯等日常付费功能。

2008年8月,支付宝用户人数破亿,超越淘宝网的8,000万名用户,全年交易额逾1,300亿元(人民币,下同)。2010年,网购的交易量多达十亿计,支付宝成为第一个正式与国内银行合作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同年底,支付宝用户突破5.5亿。

支付宝原意是为应付淘宝网购的支付需要。(Getty Images)

直到2013 年,虽然智能手机在内地渐渐普及,但支付宝6亿用户中绝大多数只停留在电脑端,手机用户仅约1,000万。当时的主要功能是转帐、信用卡还款和手机充值。有见及此,支付宝决定以向电脑端转帐收费而手机用户免费的方式,将庞大用户转移至手机端。同年,支付宝推出另一重大的产品、附属投资理财工具“余额宝”。经过多年发展和进一步完善服务,成功令支付宝在国内一家独大,市场占有率超过八成二。

另一边厢的腾讯在2011 年初推出支援Android 及iOS 作业系统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虽然腾讯早于约2005 年成立财付通,但主要用于腾讯电商平台的交易运作,与一般支付场合有距离,故市场份额虽排名第二,但只占一成。后来,腾讯把已有的“扫一扫”功能与二维码识别结合,成功走出电商的范畴,开拓出更广阔的应用层面和潜在市场。2013年,微信5.0版正式推出,这一版本中增加了“微信支付”功能,正式进军移动支付市场,而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竞赛也可从这里说起。

手机支付大大改变中国内地的消费模式。(Getty Images)

补贴召车服务 开打红包大战

2014 年初,腾讯和阿里巴巴开始通过召车程式“嘀嘀打车”(后更名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较劲,甚至不惜各投入10 亿元作补贴,希望抢占市场份额和增加用户数目。2014年1 月26 日,财付通仿照中国人传统新年习俗,在微信推出了公众帐号“新年红包”,用户只需关注帐号就可向好友发送或领取红包,迅速在各大微信群组中兴起。由除夕到年初一有超过500万用户参与,收发1,600万个红包。

翌年,微信支付与央视春晚合作,将微信红包打造成一股潮流,又联合其他企业推出“摇一摇”抢红包活动,结果单在除夕晚上便有多达2,000万用户参与,收发逾10亿个红包,是去年的62 倍。微信支付的用户数量因而成功破亿,用极短时间便追上支付宝的成绩。去年底,支付宝的市场份额降至五成三,微信支付则升至接近四成。面对微信支付来势汹汹,支付宝近年推出了针对二维码应用的支付方案,让消费者和商户通过支付宝条码进行交易,毋须银行卡,推行线下支付互联网化。

微信支付的“抢红包”在内地牵起了热潮。(网上图片)

目前,手机支付市场的战线扩展至O2O(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对线下)。支付宝在内地37 家银泰百货,以及大商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开通了“当面付”,让使用者可在没有近场通讯(NFC)手机支援下,实现类似本港“八达通”的小额快速支付。微信支付不甘后人,除与上品折扣合作外,亦与部份百货公司和商城合作,打造大规模的宣传攻势。

今年初,微信推出“微信支付分”,对抗支付宝沿用已久的“芝麻信用分”。后者是支付宝官方就用户消费习惯、还款记录、守约程度等作出的信用评分,若用户评级高,可享受更优厚的支付服务及优惠待遇,例如免押金、信用签证、退款退货、极速赔款等,可见两大平台在电子支付的大战也已提升至另一层次。

透过了解内地手机支付市场的发展过程,或许有助我们进一步明了这个充满变化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手机支付在中国变得异常普及,影响生活各个方面。(Getty Images)

上文节录自第167期《香港01》周报(2019年6月17日)《盘算复制“微信模式”Facebook靠WhatsApp打进支付市场》。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