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旅游业】海滨管理局成立无期 资源未善用业界激心
海滨事务委员会主席、建筑师学会前会长吴永顺关注海滨发展十多年,一直相信维港海滨富有发展潜力,能打造成为媲美悉尼达令港的世界级海滨。可是,若按照现时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公园式”的管理有太多限制,将海滨交予私人发展商营运则有机会惹上“官商勾结”的污名,故委员会一直希望政府成立海滨管理局,“一条龙”负责相关规划、设计、发展、营运、管理和宣传。此文章为《香港旅游业困境》系列报道之四
【香港旅游业】无新景点难增吸引力 业界人士:有平机票也不会来
“我们的战略是,那是属于香港人的海滨。今时今日,游客未必喜欢一些专为游客而设的景点,反而更想体验当地人地道的生活,了解本地文化。如果维港海滨受港人喜欢,自然成为我们的特色,亦自然会吸引到游客。”吴永顺举例,尖沙咀的星光大道及中环海滨的活动空间,均证明海滨有不同的可能性,可塑空间很大。
事实上,梁振英上任后曾责成发展局联同委员会就此进行公众咨询,不过,政府最终以“条件尚未成熟”为由,决定暂不成立海滨管理局。吴永顺对此既诧异又无奈,他认为相关讨论已经进行多年,“但我睇唔到几时会‘熟’。”
“那是(政府的主事者)议而不决,摇摆不定。行到门口又行番转头。”他直言,一个项目由规划到建造、落成,普遍需时近十年,若政府在决策上欠决心,再好的宏图大计亦难以落实,特别是政府一旦换届,政策延续性便会较弱。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启德发展区,该区早于1998年完成可行性研究,历经填海规划等各种争议,当中位于邮轮码头旁的“旅游中枢”至今仍未招标。
“有决心才可以有决策。你(特首)行行吓又缩,缩了又走了(卸任),第二个(上任)又再讲过。你见到,为什么同样300多公顷,新加坡(滨海湾)可以这么快落实,在香港却跌跌撞撞。”吴永顺2008年随委员会到访新加坡,参观了规模与启德相约的滨海湾花园(Gardens by the Bay),负责项目的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只用了六年时间,就落成有关计划。
反观香港,不知还要蹉跎多少岁月,才能新增景点、开拓多元旅游、扭转旅游困局?
学者倡设旅游局增规划成效
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副教授麦磊明认为,旅游业的发展涉及不同范畴,例如交通、城市规划、景点等,与旅游业相关的公营机构及部门有必要互相协调,惟现时负责旅游政策规划的旅游事务署,既没有能力,亦没有权力,故他一直提倡成立旅游局,以高层次统筹并协调相关工作。以港珠澳大桥开通为例,“我们根据经验,一早提出会有人潮过多的问题出现,所以策划时要想得远,准备好其他后备方案应对。政策的执行者要有思维及经验。当然,我不知道他们(旅游事务署)知不知道(问题的存在),可能知,可能不知,但一个署又有没有能力调配资源?”
麦磊明续指,政府过去让业界“自生自灭”,尽量少介入业界的商业运作,令旅游业发展没有太大变化,只有旅发局举办一些支持业界新产品的计划,“创意是很花时间的事,政府应该提供更多途径,让本港的旅游产品不断更新。”他又提到,国务院去年将文化部及国家旅游局合并成为文化和旅游部,全因旅游背后最大的诱因是文化。
事实上,特首林郑月娥上任后曾透露,有意设立文化创意旅游局,待时机成熟便会启动,惟后来被追问时又改口,称政府改组需花很大精力,又指没有政策局不等于政府内部不协调、不能统筹事务。这种摇摆不定,是否有点似曾相识?
上文节录自第163期《香港01》周报(2019年5月20日)《香港多元旅游迟迟未成型 “购物天堂”还可做多久?》。
相关文章:【香港旅游业】多元旅游迟迟未成型 “购物天堂”还可做多久?【香港旅游业】自由行影响深远 购物消费式旅游经已过时【香港旅游业】无新景点难增吸引力 业界人士:有平机票也不会来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