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线上线下互相影响 中国式节庆背后送礼就是一切
比起中国新节日,西方节庆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用当今营销语言,那是“线下”活动——人们需要保有一种现实社交和仪式感。除了情人节,还有圣诞节和万圣节。这些节日来临之前,商场会提前搭建好营销“情境”,等待消费者在欢乐氛围中掏出钱包或者扫描付款二维码。
除了消费,年轻人热中于这些节日,更像参与某种实体在地的集体狂欢——因为若依足法律规定,能够聚众参与的活动实在少得可怜,这些西方节日让人有聚起来开party和装扮的理由(中国传统节日不走party路线)。来自新浪网的网络调查显示,63.9%的人认为过洋节是一种休闲方式,而非和节日本义有关。
复活节游行难实现 感恩节沦送礼环节
消费环境和娱乐心态注定让一些西方节日无法在内地流行。虽然复活节已经世俗化,但它依然保有很强的宗教性,复活节游行,亦绝不可能在中国发生。很多大、中、小学不断向学生教诲感恩节的意义,但它更像大型荒诞戏剧,沦为向老师发送“感恩红包”的环节。
若讨论到线下活动,春运可说是全球参与人数最多、里程最长的线下活动。有说现在中国过年就是过春运,而并非回家过节。因为春运过程才有更多故事,各种问候、打点、途上的刺激或辛酸,以至对回家的渴望,才最使人动容,一旦回到家中,反而无所事事。春运在中国,甚至发展出微电影风潮,去年陈可辛、今年许鞍华及贾樟柯都执导春运短片,这股风潮更一步步成了每年万民期待的春节必需品。
不过,真相常常遭煽情蒙蔽。当大家期待每年出外打拼的家人回家之时,强调人伦团聚的温馨时刻,许多时忘了提问,为什么这时代还有那么多人离乡别井去远方打工?家乡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年轻人都不待在家乡?为什么出了去的人,不能在打拼的城市安家?
如果说春运仍带有某种古典悲剧英雄的回家精神,此网络文化最潮的地方,是它正式宣告这才是新时代全球互联网精神的伟大实践家,因为只有中国可以发明和普及源自于网络的节庆仪式,并且达到一个难以想像的规模。
电商时代市场典范 节日疯抢手机红包
除了前述的520,更加全面的是手机红包和“1111”光棍节(后来演变成网购节)。在手机的微信平台发红包抢红包,可说是近十年来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出色的市场推广。此前,电商、互联网交易发展商“想爆头”的问题,一个手机红包解决了。那问题是,如何令人心甘情愿把手机和银行卡绑定,令手机付费迅速普及?那就是引人收电子红包的钱,当你想收钱就得把手机和真钱包连上。中国人酷爱过年发红包的习俗,令手机红包更趋普及。有事无事,加班打气,发个电子红包让同事抢。在家庭组群,发个红包给远方生日的亲友。手机红包是将节日俗套与互联网科技结合的精妙绝伦案例,至少对电商而言,是真正的伟大发明。
像一个无心插柳的阴谋,往后就是历史。愈方便付费,愈方便消费。中国人在手机上买买买,就像玩游戏一样,从自用送礼到叫外卖,完成一应交易。这习惯推往极致,成就了1111网购节(随后再有1212和618)。
愈方便付费愈方便消费 成就电商交易全城狂欢
11月11日,四个1字,意味超级光棍,也是形象化的直率表达。光棍节的发明到演化成电商交易狂欢,是典型的民间意识转化与商家推动的共同成果。原本这非商家想到的,只是校园里没有对象的学生自我反讽。光棍节,没人约,一可以对自己好一点,二是决心表白,两者都需要买东西。于是策划者聪明地挪用了光棍节的本意,趁机转化为大型的购物打折促销。
历史都是由成功者书写,至今,1111已不再称为光棍节,甚至不是一个推动购物的纯消费庆典,而是添加一层“文化深度”。马云在去年双11表示,“今年是第十个双11,双11不是打折的日子,是感恩的日子,是厂商用最好的商品,最优的价格感恩我们的消费者。”当商家说感恩,你大概知道事情已发展到什么地步。
这看来是给未来的人类民俗学者研究地球21世纪节庆风俗的历史证言:“希望在双11,大家能买到的不仅仅是商品,而是惊喜;抢到的不仅仅是便宜,而是创新;等待的不仅仅是包裹,而是快乐”。“双11不是一个促销活动,而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快乐的分享,是一个中国人创造的全世界认同的节日。”
上文节录自第149期《香港01》周报(2019年2月11日)《中式节日变形记 未来情人节在520》,网上标题为编辑重拟。
相关文章:【情人节】消费主义下示爱变炫富 中国情人节应在5月20?【猪年2019】龙的传人vs猪的传人 从文革到改革开放中猪的历史【猪年2019】猪猪侠、小猪佩奇窜红 流行文化中猪的隐喻与挣扎【中国潮语】关键词串联各界现象 新地标宣示新时代来临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