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东豪专栏】打工族要对抗内疚 调整心态好重要

撰文: 蔡东豪
出版:更新:

有没有做to-do list的习惯?把要做但未做的事情写下来,目的是提醒自己未完的工作。隔了一段时间,to-do list上仍有几项工作未做完,心开始有点不舒服,再隔一段时间,未做的工作依然未做,感到内疚。内疚的感觉不好受,这个to-do list的下场,是“被毁灭”,并提醒自己以后不做to-do list为妙。

To-do list是自制内疚:自编自导自演。更多的内疚例子,是由其他人发动,例如上司和同事。有些人拥有超凡的语言艺术,总有方法把公司内的所有问题归咎于其他人,手段是制造内疚,上司不经意地说:“另一个团队,或另一个同事,做得比我们好。”不管我们怎努力,总有人在我们之上,所以我们要加倍努力。我们今日打算准时收工,约了朋友见面,隔篱同事却大声讲电话︰“老婆,今晚夜返,开OT。”

上司以内疚攻击下属,有些时候有用,内疚激发出潜在力量;这些例子或者存在,但我觉得是少数。内疚并不是有效的激励工具,更有可能令人瘫痪。内疚的人非但不坐言起行,反而继续坐着不动,因为不知所措,只管怪责自己。上司以为可令下属醒神一点,点知打沉了下属的自信,衰过以前。

隔篱同事隔篱同事今晚要OT会否令你产生内疚感?(iStock)

内疚的人最擅长胡思乱想,应该想的、不应该想的、未需要想的,脑里面开turbo混作一团,所有事情变得复杂。内疚的人慌失失,怪自己不够勤力,转数不够快,总之,比不上别人。被卷入内疚漩涡,令我们不停向下沉,低处未算低。

对抗内疚,全世界只得一个人帮到自己——是自己。首要工作是想清楚问题的根源,再用to-do list的例子,问题可能是走错方向。假设to-do list上有十项工作,过了一星期,做了五项,有五项阴魂不散,因此我们感内疚。若把情况稍作改变,to-do list上只有五项工作,全部是我们有能力做到的,做了五项,等于大功告成,顿时充满成功感。

做工厂的年代,经常需处理品质问题,我的经验是,所谓品质问题,其实是界线问题。交货前,客户和工厂定下品质标准,划条红线,红线之上,收货;红线之下,品质有问题,不收货。如果红线划得过高,品质问题便容易出现;相反,红线划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品质立即提升。处理品质问题的第一步,是在会议室里进行,跟客户商量红线划在哪里。对抗内疚,第一步同样是弄清楚红线应该怎样划,to-do list的意义混合“应该做的”和“可以做的”,肯定不是“有杀错,冇放过”,全部写上去,最后只会烂尾兼内疚。有很多应该做的工作,短期内不能做到,唯一方法是向自己诚实。把红线划得太高,增加失败可能性,适得其反。

内疚的人最擅长胡思乱想,觉得比不上别人,消浸自己的意志。(iStock)

对抗内疚的最有效方法,是对自己好一点。怎样做才好?仁慈,be nice,太多人对自己过分苛刻。内疚之前,想想自己的成就,这件工作虽然未做完,但已经做了,相当不错,我们应该不时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我的跑步生涯便是例子,经历过不停与时间竞赛的阶段,脑里面满是一堆数字,怎样可快一点,这里做得好些少,那里强迫自己撑下去,噢,这餐不要食得太饱,昨日重了半磅。内疚是某段时期里的感觉,提醒懒惰是敌人,但懒惰的定义不断向上提升。

这几年改变了,赶走了内疚,迎接感恩——我仍然在跑。有时候甚至不计较快慢,能够开心、健康地跑过终点,便算是成就。身边不少朋友放不下,任由内疚横行,当内疚与生理时钟火并,换来失败感。这些朋友大都不再跑,被内疚笼罩着,跑步不再好玩。做不完或做不到,不代表失败,只代表我仍在作战。

上文刊载于第140期《香港01》周报(2018年12月3日)《提防内疚袭击》,网上标题为编辑重拟。

更多《香港01》周报特约撰稿人蔡东豪《企管人文》专栏文章:【蔡东豪专栏】当同事说屋企有事 上司可以这样应对……【蔡东豪专栏】盘点3种办公室负能量【蔡东豪专栏】识怯才是企管人 从领袖身上学“害怕管理法”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