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族裔.四】土生土长巴裔生考上社工系 读到大学就有出路?

撰文: 欧阳翠诗
出版:更新:

本港的教育制度常被诟病以考试为本,即使中学文凭试引入逾六年,取代以往的会考高考制度,为学生提供多元出路,但仍难以扭转学生在高中阶段以备试取得大学入场券为主的局面。文凭试中文卷更被形容为“死亡之卷”,即使华裔本地生也很容易因中文科成绩不理想而影响升读大学的机会,加上主流中文课程涉及太多中国文化概念及文言文范畴,非华语学生的中文程度更难以应付。近年,不少大学开始改变收生标准,例如改以最佳五科成绩取录,让语文能力稍逊但在其他学科成绩优异的学生,仍有升学及选读心仪学科的机会。此乃《少数族裔上流拦路虎》专题报道之四

近五年,每年约有200多名少数族裔学生入读本地学士学位课程。有学生自小努力学习中文,也有学生即使达到认可的中文资历要求升读大学,但出来社会工作时,其中文能力仍不足以让他们投身部分行业。事实上,合资格升读大学的少数族裔学生,可以其他中国语文科的考试资历代替中学文凭试中文科的成绩,故很多非华语学生被安排修读及报考相等于小二、小三中文程度的GCSE(中等教育普通证书) 的中文科考试。教育局推出的“中国语文课程第二语言学习架构”本为协助少数族裔融入主流中文课程为目标,若他们高中后的中文水平仍难以让他们在港生活,难言达到真正平等的发展机会。

在大学修读社工的Waqas自言中文程度有待改进,并会努力进修中文,图为他指正学生的错别字。(龚嘉盛摄)

“我明白社会的压迫  想为基层发声”

巴基斯坦裔的Mohammad Waqas Butt(Waqas)是香港城市大学社工系四年级学生,现时在一所中学实习,再多修读一个学期的课堂,就可完成学位课程。他觉得社工这职业别具意义,因为可以和不同阶层的人同行。他在香港土生土长,小时候曾住㓥房。

“我明白社会的压迫、地产霸权引来的不公平,想为基层发声。我想做倡议的工作,社工可以帮到grassroots(草根阶层),是帮自己,也是帮到人,对社会有贡献。”他用一口流利的广东话说道。在他就读的中小学,老师会用广东话教中文,其他课堂则以英语教授,他自言读写能力稍逊。“始终接触英文比中文多,学中文的速度、概念、content较少,比华裔学生用中文学数学是差一点,我的英文水平比中文高。”

Waqas现时在中学实习,和学生用广东话沟通没有困难。(龚嘉盛摄)
Quote: (GCSE中文卷)浅就一定是浅的,那是小学level,所以上了中学也要读小学的中文,我觉得香港的教育制度挺失败。
城市大学社工系学生Mohammad Waqas Butt

Waqas中学时全科报考中学文凭试,除了中国语文。少数族裔学生若以中文作为第二学习语言,可根据中文能力和程度应考GCSE、GCE(普通教育文凭)及IGCSE(国际普通中学教育文凭)的中文科,这些考试的中文程度比中学文凭试为低。他报考GCSE和GCE的中文科,“我凭这个试有资格入大学,但那个分数是不管你取得A*或是E,却等于DSE中取得第三级,所以无论我只是合格还是得满分,都满足到大学要求。”

“浅就一定是浅的,那是小学level,所以上了中学也要读小学的中文,我觉得香港的教育制度挺失败。” Waqas说,GCSE的程度太浅了,“如果是新移民或是刚来到香港的人,是有帮助的,但如果你问土生土长那些(同学),在香港生活十多年,也考那个试,就是侮辱他,因为他能够读更深的课程。不过那课程设计如此,无论你是在这出生还是中文程度多好,学校也只是让你读GCSE。”

GCSE中文卷也有听说读写的部分,但考卷以英文为主,大多是配对和选择题,而涉及的字词一般和职业、兴趣、交通工具有关,阅读卷里虽有中英对译的部分,但句子结构和深度也只有小二、小三程度,说的部分更可事先准备题目作个人短讲。

Waqas认为土生土长的少数族裔应该学习比GCSE更深的课程。(龚嘉盛摄)

近年报考香港中学文凭试的中六非华语学生数目一直上升,但报考中国语文科的考生占当年非华语考生的比例却一直下降。访问当天我们让Waqas读报,了解他的中文水平。一篇新闻报道内容,他读懂约九成文字。他说养成读报的习惯以提升中文水平。他平时还会阅读中文书,包括小说、初中和高中的书。“有时我会去参加免费教中文的课程,但那些程度比较浅。我本身也有香港女朋友,我会问她阅读理解,以及成语、潮语的意思。”

下一年他将完成学位课程,他表示以GCSE的水平找主流的工作相对较难。“那程度是很基本的,未能cater文书level。坐车路线啊、名称啊,怎样写信可能也有点用,去超市可以看懂货品名称,知道如何搭车去尖沙咀,不过要做打字等诸如文书类型工作,像是写封辞职信啊,就‘未够班’。”他打算这几年再进修,拟报考中学文凭试中文卷。

Waqas快完成实习踏入社会,仍希望中文程度能有所提升。(龚嘉盛摄)

“学习架构”在学校如何落实,影响每一个少数族裔学生的出路。同级学生的中文水平差异大,同一班别会有土生土长的非华语学生、刚来港的新移民学生。学校如何设计课程,以及有何分组学习安排,也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程度及进度。

天主教慈幼会伍少梅中学的非华语学生约有70人,占全校人数约三成,当中巴基斯坦裔占非华语学生约八成。今年的中三非华语学生中逾半是新移民,在主流课程中,认字、学习字词结构等,一般在小学阶段已完成。为兼顾非华语学生的需要,学校在中一的课程加入“中文字母写字口诀”,帮助他们从“零”开始,更有效率地学中文。“直”、“横”、“撇”、“捺”是学笔划时较为常见的基本知识,再加上“凵”(读“兜”,亦读作“磡”)、“ㄇ”(读“帽”)等,这口诀把中文字按21个“中文字母”分拆,帮助学生记下字词。

为兼顾非华语学生的需要,学校在中一的课程加入“中文字母写字口诀”。(欧嘉乐摄)

中文字可以如何拆字?除了教学法以外,如何可协助学生升学、找出路?详情请看︰【少数族裔.五】学中文由拆字起 方块字也可串出来

上文节录自第137期《香港01》周报(2018年11月12日)《少数族裔上流拦路虎 中文?“听说读写”皆难!》专题中的〈升学选修科目有限 出路更受局限〉。

相关文章:【少数族裔.片】中文成向上流拦路虎 “听说读写”教学皆难【少数族裔.一】中文阻向上流 尼泊尔女生用英文执教鞭【少数族裔.二】学习中文起点不同 教学模式须不断调整【少数族裔.三】中文程度不一 跨级分组教授事半功倍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