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无障碍.五】大馆通达之旅 软硬件相辅相成
站在“度高墙”前量身高及拍照,这些准备“入册”进监仓的人,不是一脸愁云惨雾,却展露着笑容。自大馆在今年5月开放以来,入册“打卡”仿佛成了一众参观者的指定动作。游客一窥当年囚犯入册的过程,看看当年的监仓到底是什么模样。有人来看最传统的英式外墙建筑群;有人来感受昔日被囚禁的景况;有人来了解警队的故事。这天,参观者跟着复康机构的姑娘和义工前来大馆,没有公式化的“打卡”活动,这次导赏的重点是了解“大馆一百面”介绍的大小故事,借由较生活化的社区角度认识大馆。从一开始踏入大馆,到跟着导赏员一直走,他们有时会东张西望,有时会分神失去焦点,有时又会很投入积极回应。导赏员未感气馁,反而细察参加者的反应,想着如何引起他们的兴趣,好好完成这个“通达导赏”。此文章为《艺术无障碍》专题之五
通达导赏是指在艺术场馆内,按不同人士在知性、体力及专注力等方面的需要,设计导赏或表演节目,令残疾人士可以参与艺术活动。
这次活动的参加者是一群轻度智障及自闭谱系人士,通达导赏员颜素茵(DD)曾是香港展能艺术会的职员,后来成为自由工作者,至今仍带领通达导赏,以及做口述影像的工作。导赏员会设计导赏的内容、调节解说的节奏、构思互动的活动,亦会提供适当的触感艺术品。大馆有常设的公众导赏团,带领参观者游览古迹,由五位导赏员轮流当值,而残疾人士的通达团则由香港展能艺术会负责带领。在过去数月,大馆已接待约30次通达造访,当中包括视障者、听障者、智障者、伤健者、自闭症人士及长者等。
抱着好奇心 导赏亦是学习
颜素茵说,很喜欢做导赏,“尤其是你面对不同的观众,切入点不同,像一同去经历一件事情。比如说这些历史古迹团,讲解的都是以前的事,但我们会用新的目光去看。每人都有不同的眼睛,看的东西会不同。我喜欢学习,抱着好奇心。”
近年来政府推动“无障碍社区”,不少大厦、商场等建筑都开始增建无障碍通道、无障碍洗手间、凹凸纹引导径、凸字地图等设施,令更多残疾人士可以更出入自如。大馆作为拥有逾170年历史的建筑群,复修时需增建不少无障碍设施。大馆文物事务主管杨颖贤指出,在维修保育时,已经构思大馆可以如何配合不同人士的需要,并把这个富历史意义的地方带给市民。
香港展能艺术会的一站式艺术通达服务中心于2011年成立,为各大文化艺术团体或场地提供艺术通达服务及咨询工作。大馆与其合作,希望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互相配合,可以令伤健人士同步参观。早在大馆保育修建阶段,通达导赏员已经开展场地考察工作。
颜素茵指出,平时带领通达导赏团前,都会先做几次考察,构思一条适当的路线,想好从哪里开始,确定不会走回头路,而且沿途可以使用升降机上落。导赏员要熟记路线,她笑言,一开始来大馆的时候,一群导赏员常迷路:“做导赏员都荡失路就好样衰嘛!”
她续说,“硬件是一定要有,例如升降机。部分参观者行动不便,如果需要走太多楼梯就不算通达。斜道的设计亦很重要,即使只是数级楼梯,如果没有斜道,轮椅人士就无法前往,我们不能说‘抱歉你不能进去’。”
她说,软件方面很视乎人,因为参观的经验很重要。“从你入场开始,保安见到轮椅使用者会不会有清晰的指示,告知哪条通道可以去哪里,导赏员有没有留意升降机的位置,以及能否对视障参观者多形容视觉的元素等,这些因素都很影响参观经验。”她本身亦是一名口述影像员,所以会观察视障者的需要。
她留意到有些年长的参观者可能视力衰退,看得不太清楚,但在报名时未有事先说明。她又发现有些参观者会带着放大镜去看展品,亦有些参观者拍照后会放大来细看。这些细节都是导赏员需要观察及配合的地方。
提升集中力 小道具成好帮手
关切不同人士的需要,需靠经验累积。智障及自闭谱系人士的集中力较低,颜素茵站在大馆的“中环风情画”图像前,解说以往在区内的小故事,同时拿出原本为视障人士而设的触感中华巴士模型,给参观者轮流触摸,提升他们的集中力。这些小小的道具,足以令整个参观的过程有点不一样。
“像刚刚入去‘蛇窦’(警员偷懒“蛇王”的地方),灯光突然变暗,有些视障人士可能会辛苦一点,那就早点跟他们说明,让他们先有心理准备。还可以做‘大字板’、‘点字板’辅助,但目前对香港来说是奢侈的,如果展览时间不太长,未必有意愿去做这件事。”颜素茵说。
颜素茵做了通达导赏员多年,不是没有碰过钉。“大馆茶餐厅”展出中环街坊和中学生笔下的“觅食中环”景象,现场播放电台广播剧《18楼C座》,这展厅却令视障参观者有了不必要的期盼。她导赏时介绍大馆里面有茶餐厅,后来始得悉有参观者事后发现那不是真的可以点餐的茶餐厅,失望透了,还说:“DD(颜素茵)骗人!”此后她在解说时更注意措词,避免破坏参观经历。
很多访客对监仓很有兴趣,其中一次让她特别难忘的导赏经验是带领一团轻度智障的参观者看大馆的“水饭房”。她解说,当时的囚犯犯错会被罚到另一个地方囚禁,三餐只有水和饭,没有其他食物。其中一个参加者马上面有难色,说道:“我会好乖㗎,唔会畀人监禁㗎。”之后说到膳食只有水和饭,他又说:“吓……水饭……我一定会好乖㗎!”颜素茵顿觉他感受到以前的囚犯很惨,而且听故事时很投入。
现时本港的艺术通达服务主要由香港展能艺术会提供,该会除了和各艺术单位合作外,亦会吸收外国的通达导赏经验,参考其他国家如何推进残疾人士参与艺术活动的权利。该会举办的“艺无疆:新晋展能艺术家大汇展”已踏入第十年,今年的开幕礼和展览的艺术品都加入触感艺术的元素,令视障人士可以透过口述影像装置,欣赏到其他残疾人士的创作。在舞台表演时,更安排视形传译员和手语翻译。
香港展能艺术会赛马会艺术通达服务中心助理主任陈洁媚指,他们正努力推进艺术通达的发展,最重要是提升公众的认知程度。目前他们虽然仍在摸索阶段,但会多听取残疾人士使用服务后的意见再作改善。鼓励伤健人士参与艺术,不局限于让他们发挥才能创作或表演。“无障碍”的通达导赏可以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同一个场馆,只要恰当配合,可令更多人参与艺术活动,达致伤健共融。
从口述影像开始,认识推动艺述通达之路︰
【艺术无障碍.一】彭晴用声音导航:视障人士也有欣赏艺术的权利【艺术无障碍.二】口述影像撰稿员为消失的光影 重构弦外之音【艺术无障碍.三】民间推广口述影像 陪视障人士上天下海【艺术无障碍.四】民间策动艺术通达 政府未见积极【艺术无障碍.五】大馆通达之旅 软硬件相辅相成
上文节录自第131期《香港01》周报(2018年10月2日)《艺术无障碍》专题中的《软硬件互相配合 来一场大馆通达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