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无障碍.四】民间策动艺术通达 政府未见积极

撰文: 欧阳翠诗
出版:更新:

上文提到,香港盲人辅导会是本港口述影像的重要推手,并引入外国专业的培训指导,多年来主要以义工服务的方式提供口述影像电影的服务,令视障人士可以“看得懂”电影。香港口述影像协会创办人梁凯程也是受到在该会做义工的经验启发,展开了她在口述影像方面发展的道路,也亲自到外国修读相关课程并回港透过申请不同的基金项目,加强公众对口述影像的认知,并以口述影像的形式推动伤健共融。这十年来依靠有心人士去发展的口述影像项目,又应否如外国般以一门专业的模式引进,或是以立法形式提供服务?此文章为《艺术无障碍》专题之四

香港口述影像协会的梁凯程主力做口述影像的培训和推广工作,配合不同的口述影像活动,还会用上不同的触感道具。(邓倩萤摄)

梁凯程相信口述影像的重要性,也认为需要逐步增加公众的认知,到有一天,像字幕一样普及。“我的期望是什么呢?有一天见到电视机有个按钮,可以按‘口述影像’。”她这样期盼。“我们常说‘行街、睇戏、食饭’是香港人的娱乐,视障人士都需要娱乐啊!”

对于应不应在义工服务外推广口述影像专业化,陈丽怡则认为专业和义工服务都应该做。她提到,现时的口述影像服务偶尔有受薪的工作,最理想是令受薪工作更稳定。若然很多戏院都有口述影像服务,便能增加多点人手去做。“不过我认为仍要有义工这部分,专业化之后成本增加,写(口述影像)稿要花长时间,受薪的话可能真的要几千至一万元。成本高了,变相愿意做的机构可能少了。”

以口述影像电影来说,她指部分机构若只需付电影票价,较能负担预算。若需要再付一笔口述影像稿费或专业声音演绎费用,可能会窒碍他们选择口述影像服务,安排视障者看电影的场次亦会相对减少。

这群义工是不计较、不怕付出的人,有一颗服务的心,他们的满足感来自于看到视障人士很投入、大声笑、流眼泪,同喜同悲。
香港盲人辅导会讯息无障碍中心经理陈丽怡
口述影像员在录音室录制的口述影像声道电影光碟,可供视障人士在家观看。现时香港盲人辅导会已制作了16部附有口述影像声道的电影光碟。(邓倩萤摄)

专业与义工服务 各具价值

陈丽怡认为,“义工形式仍值得保留,我们的义工有专业的水准,惟难以大规模去做。好处是这群义工是不计较、不怕付出的人,有一颗服务的心,比起受薪的服务或有过之而无不及。有时一个人加上那团火就不止于此,他们的满足感来自于看到视障人士很投入、大声笑、流眼泪,同喜同悲,所以两者有各自的存在价值。”

2011年,香港盲人辅导会得到商务及经济发展局辖下的“创意香港”资助,举办了“香港电影口述影像发展计划”,邀请外地专家赵雅丽和Joel Snyder为专业口述影像训练工作坊担任导师,指导及培训约130位参加者。计划更设有口述影像电影的实习技巧训练,让学员实践理论,其中71人同时取得理论及实践的相关证书。

陈丽怡表示,完成培训后有近50人继续留下来服务,约30人担任口述影像员,有部分人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转做场务等义务工作,多年来仍有不少新人加入。

除了培训新的口述影像员外,梁凯程也乐于亲自做口述影像员。图为《非同凡响》口述影像共融场。(The Grand提供活动场地/香港口述影像协会提供图片)

自2009年起至今年7月,香港盲人辅导会共举办了286场电影欣赏会,有超过1.4万人参与。当中除了视障人士外,机构鼓励他们的家人朋友同行,让健视人士能了解视障人士的需要,以及口述影像的概念。

同样希望透过口述影像推动共融理念的梁凯程,亦在口述影像协会设计了培训课程,像师徒制般让学员实习,跟随她做不同形式的口述影像服务。她表示, what to describe(描述什么)、how to describe(如何描述)、when to describe(什么时候描述)是口述影像学习的重点。她指出,有些能力较好的学员约需半年培训成材。

“每次做完一场口述影像,或是出席一个导赏活动,见到他们很开心地笑,你了解到活动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走入社区,和别人互动,有更多的社区参与。”放弃讲师工作、全心投入口述影像的梁凯程表示,看到视障人士开心地笑的样子,是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取代的。

维港立体模型、球场触感战术板及木乃伊道具等,都是协助视障者参与口述影像导赏活动的好帮手。(邓倩萤摄)

口述影像协会举办的活动多元化,包括电影观赏、博物馆导赏及户外参观活动等,让视障人士走进社区。适逢今年世界杯盛事,他们更举办了口述影像世界杯,部分没有去过酒吧“睇波”的视障人士,有了第一次去酒吧看球赛的经验。

“我那时问他们想不想看世界杯,他们就说‘想啊想啊’,我提出不如搞一场酒吧口述影像世界杯,他们就说‘好啊好啊’,他们当时很雀跃。他们当中有些约20多30岁,只因为有朋友说酒吧危险,结果连酒吧都没去过。”梁凯程说道。

早前的口述影像世界杯活动,让部分视障会员第一次到酒吧“睇波”。(香港口述影像协会提供)

口述影像世杯 视障者首次“落吧”同欢

即使电视节目的足球赛事有旁述,但一般旁述员不会跟观众说球到了哪里,也未必仔细描述球员的动作。当时口述影像协会做了一些触感战术板,让视障人士可以摸到球场、布阵。

“有部分人未认识球赛(规例),先让他们知道龙门在哪里,线在哪里,(触感战术板)全部都是凸起的线条。我们会说‘罚角球’、‘禁区’,但到底是什么呢,要让视障人士知道、有一些印象。”在中场休息时,他们更可摸到球队布阵。

口述影像协会通常找专业人士做相关活动的口述影像,口述影像世界杯的足球口述影像员是教练和领队,医学博物馆导赏更邀得微生物学博士担任导赏员。

在球赛开始前,视障人士先透过触感战术板了解球场的布局。(香港口述影像协会提供)

梁凯程直言,“足球口述影像是即席的,好老实说,我自己都讲不到,但我可以传授技巧,让口述者可以讲到。”

一直以来,政府推动艺术通达的角色较被动,公众对于艺术通达的认知不足,主要靠非牟利组织推动。事实上,部分在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提供的文娱活动,已设有艺术通达服务,让残疾人士参与其中。然而,这项服务主要是服务使用者主动提出要求,或是部分有心的艺术团体主动提供服务。

2011年,在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支持下,香港展能艺术会开展了为期五年的赛马会艺术通达计划,并成立香港首个艺术通达服务中心,提供咨询、培训、公众教育,以及配合不同需要的通达服务,以推广艺术同参与的理念。

2015年,香港展能艺术会曾发起联署行动,指出政府部门的艺术行政人员及其委托的艺团对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及艺术通达服务知识匮乏,令团体在执行时困难重重,亦剥削了服务使用者欣赏艺文节目的权利,故要求政府主办或资助的艺文节目加入艺术通达服务,让残疾人士能无障碍地选择艺术节目及活动,落实享有其与生俱来的基本人权。

口述影像以外,艺述通达还包括了很多其他的项目,在开设不久的大馆,又是如何做到通达导赏的?详情请看︰

【艺术无障碍.五】大馆通达之旅 软硬件相辅相成

上文节录自第131期《香港01》周报(2018年10月2日)《艺术无障碍》专题中的《民间策动艺术通达 政府未见积极》。

相关文章:【艺术无障碍.一】彭晴用声音导航:视障人士也有欣赏艺术的权利【艺术无障碍.二】口述影像撰稿员为消失的光影 重构弦外之音【艺术无障碍.三】民间推广口述影像 陪视障人士上天下海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