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香港5G发展“龟速” 智慧城市成奢谈
“如果5G做得好,其实政府不太需要着紧Wi-Fi。”香港资讯科技商会荣誉会长方保侨认真地说。他解释,发展城市Wi-Fi固然重要,但Wi-Fi易受干扰、稳定性低,在室内作民用或商业用途较为合适,如果5G应用广泛、接收良好而且价钱相宜,5G才是一座城市公众地方的通讯支柱。
截至3月底,本港提供公共Wi-Fi服务热点为50,939个。政府自2007年起,花逾4.05亿元推出为期10年的“香港政府WiFi通”,因热点覆盖地点不多,政府遂在2014年8月与公私营机构合作,推出通用“Wi-Fi.HK”品牌,让市民及旅客可连接至香港国际机场、旅游景点、商场、大学及专上学院等Wi-Fi热点。
在政府自行建立热点及公私营合作两种营运模式互相配合下,免费Wi-Fi覆盖率大幅提升本应令人鼓舞,可惜不论数量还是质量仍强差人意。据审计署上月底公布的调查,3,087个政府Wi-Fi热点中,有1,171个(38%)不达标,下载速度低于每秒3Mbps,另有10个(0.3%)热点无法建立Wi-Fi连线;无法建立连线的“Wi-Fi.HK”场地比率由2015年的5%(9个)增至去年的13%(37个)。数量方面,扩大“Wi-Fi.HK”覆盖范围的进度相当缓慢,计划自2016年中开展至去年12月,热点只由17,000个增加3,339个达至约两万个,与终期目标的增至34,000个相比,存有明显差距。全球流动数据传输量在过去数年持续上升,流动通讯服务需求亦有增长,当香港仍在推动全城Wi-Fi时,世界各地已揭开5G序章。
英中韩5G频谱就绪
第一代流动通讯技术(1G)早于1983年出现,一直发展至今天的4G,现时4G网络速度为100Mbps,而即将出现的5G网络速度较4G提升10倍或以上,至少可达1,000Mbps,能短时间内传送大量资讯,因此5G与4G网络相比,速度更快、容量更大。以下载电影为例:1G只可用作语音通讯,故不能下载电影;2G下载电影所需时间需以日计算;4G需要约两分钟,而5G只需八秒,能为大众带来极速上网体验。
除了网速之外,5G网络技术更将带来彻底的范式转移。4G技术以移动互联网应用为主,主要供用户间通讯;而5G凭借高速移动传送及流动,可向物联网拓展,实现万物互联,因此5G在应用层面亦愈见广泛。物联网即把物件通过感应器连接至互联网,让使用者从数据源获取资讯,可实现交通监察系统、无人驾驶汽车、空气质素监察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智慧城市项目,因物联网的装置连接至中央系统是需要高速地传送大量数据,5G成为发展智慧城市及物联网的首要条件。
通讯局及商经局在上周三(2日)就指配3.4至3.6吉赫频带内的200兆赫频谱,作5G频谱及频谱使用费展开公众咨询,料最快明年底拍卖,局方预计本港可在2020年推出5G通讯服务。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称,港府一直等待国际电讯联盟(ITU)在2019年提出整个5G频谱编配后,及早向电讯商发出5G牌照,更称是次咨询为紧贴脉搏的“前哨工作”。但在世界的另一端,英国早于4月初完成频谱拍卖,意大利及澳大利亚亦相继在明年推出5G服务,方保侨不禁反问:“为什么英国做到香港做不到?ITU所制定5G标准是技术范畴,制造商(电讯商)可通过软件微调,是不需政府配合。”
事实上,ITU在2015年无线电通讯会议上早已建议3.5吉赫及700兆赫频带作为提供流动通讯服务,提醒各国政府应腾出600至800兆赫的额外频谱,以应付预计2020年后5G面世后的需求。中韩等多个国家早已腾空频带先试先行。
英国已在今年4月完成5G频谱拍卖,四大移动通讯商一同参与,总共花费 13.56 亿英镑(约146亿港元)投得频谱。英国技术策略委员会(Technology Strategy Board)亦拨款予格拉斯哥、布里斯托、伦敦等主要城市推行智慧城市试验计划:如在格拉斯哥推行“未来城市示范”(Future Cities Demonstrator)计划,试行道路监察管理、即时资讯和流动应用等智慧城市元素。反观香港,港府在去年3月才制定释放频谱的建议及准备5G咨询工作计划,时至12月初就三条频带作5G流动服务向业界收集意见,半年后的今天才进入公众咨询,估计要再等两至三个月,局方才会就第二批频谱的指配方式作公众咨询。不论韩国还是英国,5G测试已进行得如火如荼,这难免叫人怀疑,究竟局长口中的“等待”,是理由还是托词?
从3G到5G 从领先到落后
方保侨直斥,香港5G发展“慢到无眼睇”。他解释,5G的前期部署非常复杂,其网络密度比4G高百倍,需要多10倍的基站,因此预计铺设网络的工程时间较长,如按政府所言如期在明年底拍卖,再向电讯商发牌,他预计5G要到2021年才可在香港落地,“其实那么迟发牌,变相不给时间业界部署,大家一齐等,结果只是迟上加迟。政府一日不发牌,一日难以改变问题。”
访问中,方保侨重复“太迟”不下数十次。他指出,过往3G及4G刚起步时,基于香港人口密集、大厦林立,不少国家通讯商也会来港测试网络服务表现,但今非昔比,当全球甚至本地的电讯商已摩拳擦掌,港府仍未指配5G频谱,遑论可在公众地方进行测试。香港推出3G及4G流动网络的时间较早,近乎与技术面世的时间看齐,为什么5G却瞠乎其后?方保侨认为这些均是政府官员思维保守所致,只要当5G技术未见成熟,政府便不作尝试及准备,不再进取换来的不单是市民损失,更是建设智慧城市遥遥无期。
官僚制度令香港由市场导者变追随者,其实今年就应发5G牌,让大家先测试及调整,现只能在实验室测试,影响香港流动网络服务竞争力,都不用谈什么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 5G举足轻重
“如果智慧城市没有5G技术配合,其实也得物无所用。”立法会资讯科技界议员莫乃光指,智慧城市需要极大讯息传输支援各种通讯及收集数据,5G是必须的基建。创科局于去年年底提出《智慧城市蓝图》,当中有不少项目需要高速传输大量即时数据,如2021年开始试行在路口设置感应行人及车辆的智能交通灯系统及使用遥测感应装置监察空气污染。若政府能尽快落实5G,不单可为市民提供一个极高速的通讯服务,许多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措施均可以实现,可惜的是《智慧城市蓝图》仍着墨于提供Wi-Fi,只称“香港已经为在2020年商业推展5G服务及应用准备就绪”,但对具体执行只字不提,忽略了5G才是智慧城市基础的设施,窒碍智慧城市发展前景。
莫乃光认为,本港5G发展落后,自然拖慢业界发展及汲取经验,降低国际竞争力,但最直接受影响的还是市民,“我们公道一点,其实许多地方如新加坡也不是100%Wi-Fi覆概率,始终技术有限制。但如果5G成功普及化,我们对Wi-Fi的需要会愈来愈低,起码大家不用到处连接,不用烦啦!”但他补充,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因公共Wi-Fi始终免费;但5G能否普及与频谱及收费有关。
频谱供应 主宰5G发展及收费
按《电讯条例》和《无线电频谱政策纲要》的频谱管理指导原则,频谱须经市场主导模式或获政府指配而取得,获频谱者通常可持频谱15年。但据过往数字,拍卖金额接近天价:如2013年3月的频谱拍卖中,四所电讯商投得在2.5至2.6吉赫频带内合共50兆赫的无线电频谱,在香港进一步发展4G服务,频谱使用费总额为15.4亿港元,平均为每兆赫3,080万元,较2009年为相同频带进行的拍卖价格高出约80%,所谓“羊毛出自羊身上”,增加的成本或要由用户分担。
“政府有频谱有价,为什么不收(钱)?电讯商既然有钱,又怕什么(高价竞投频谱)?”莫乃光无奈地形容,频谱如“土地”,而频谱拍卖形同“高地价政策”,本港现时应用于电讯业的频谱已全获指配,而5G即将面世,当“土地供应”不足,电讯商自然对接下来的频谱趋之若鹜,争相投标推高价格。
在莫乃光眼中,频谱供应少,一切源于政府规划出错。“如要发展5G,通讯局需要‘收地’,但却不够勤力,直到2020年‘土地供应’仍无期,反而其他地区却一早处理编配好。”他批评,政府过往未有积极回收用量低的频谱及亚视的模拟电视频谱,后者交由香港电台接手,迟迟未能重新调配及重组,仅计划于2020年底终止模拟地面电视服务后将频谱转作流动通讯用途。
频谱属有限的公共资源,随着流动数据应用急速增加,如何分配和管理这些珍贵频谱,及令它们发挥最大成本效益,变得最为重要。为了避免市民挨贵价,莫乃光建议政府检讨价高者得的频谱指配方式,如从投标入手管制价格,以换取电讯商提供价钱相宜及优质的服务,他笑言这是有点“天马行空”,但这却是保障消费者的方法。
自由市场的代价?
美国通讯业商会(CTIA)在4月发表研究报告《Race to 5G Report》,指中国在5G准备程度领先全球,其次为韩国、美国和日本等。在2016年,尽管当时内地步入4G时代仅有三年,三大电讯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全面发展4G仅得两年,但当时已经视发展5G为国策。CTIA报告分析指,内地明确提出在2020年落实5G目标,积极广设基站、开放及分配频谱供业界使用,三大运营商已在不同城市设立5G试点:如中国移动已在北京、雄安、深圳等12个地区试行5G网络和示范应用,期望明年可作商业用途,后年完全推出市场,5G在政府的主导及业界的配合有序推进。
香港资讯科技联会前会长、中大工程学院外务副院长(外务)黄锦辉认为,内地政府的主导与其一日千里的5G进程不无关系,反观港府只采取积极不干预的政策,任由频谱价高者得,他慨叹道:“电讯商在5G前期经已作大量投资,5G上网贵也是无可避免,除非政府自己保留频谱作发展之用,但到时又要再咨询,免得被指公器自用。”香港面对如斯进退两难的局面, 归根究柢是政府只顾所谓市场自由,未有对频谱交易进行适度规管,及视互联网为商品而非必需的公共服务所致。
商品还是必需品?
联合国促进表达自由特别调查员Frank La Rue在2011年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交报告,指互联网扩大表达自由的权利,促进其他人权发展,因此认为上网权(Right to Internet access)属人权。但事实上上网权概念于近20年前已出现,爱沙尼亚政府早在2000年认为互联网是生活的必需品,展开互联网扩展到乡郊计划,务求令免费WiFi无处不在,当中包括沙滩及森林。
现时,全球有逾20个国家如哥斯达黎加、法国及西班牙将接触互联网列为人权或公民权利。上网之所以成为权利之一,一方面基于互联网属公共空间,连接至互联网是确保人可以透过公共空间交流资讯与观点及参与社会事务;另一方面,互联网已取代传统电话服务,成为主要的通讯设施,必要程度好比水和电力。因此各国政府也不遗余力正视及纠正这种使用互联网不平等及剥削,而政府看待互联网态度也主宰着人民生活及社会发展。香港5G规划起步迟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不争分争秒地编配资源,只会与智慧城市失之交臂,创科的鸿图大计亦只沦为空谈。
上文节录自第110期《香港01》周报(2018年5月7日)《5G落人后 奢谈智慧城市》。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