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诞】僧兵:骁勇善战的佛门中人 唐玄宗与武田信玄都不敢轻视
佛教一向予人与世无争的感觉,但其实不论在古代抑或当下,佛门之中素来不乏勇悍之辈,武僧和僧兵便为最佳例子。他们精通武艺、骁勇善战,其中僧兵更加投入战场,为自己的政治集团立下汗马功劳,在中日韩三国历史里都发挥过重要作用。藉著佛诞的日子,我们便来稍稍了解一下,这支在东方历史上举足轻重的神秘军团。
延伸阅读
《鸣梁海战》中的朝鲜僧兵
提到僧兵,许多人都会将之与武僧相混淆,又以为“僧兵”是日本的专有名词。虽然僧兵本身就跟武僧难以划清界线,但两者确实有著明显分别。正如上文所述,能够建立自己武装势力并为上过战场的僧侣,才能称得上是“僧兵”。单纯习武或拥有武器的佛门中人,只能够称作“武僧”。另一方面, “僧兵”无论从狭义或广义上讲,都并非由日本所独有。例如《明史.卷九十一.兵三》,便明确写道“又僧兵,有少林、伏牛、五台”。
而在东亚历史显赫有名的“壬辰倭乱”(又称“万历朝鲜战争”),朝鲜一方亦征集了不少武僧组成军团。从性质上讲,他们亦可以称作僧兵。按记载,当时从全国召募的僧兵大概有8000人,由年过七旬的西山大师休静统率,与明朝派来的军队一同参与了清州、平壤、开城等战役。正是他们的汗马之功,让其时遭到排斥的佛教,得以稍稍复兴。
在2014年的电影《鸣梁海战》中,与李舜臣(崔岷植 饰)并肩作战的几个僧人,应该就是这类型的僧兵。
【点击图片了解壬辰倭乱与《鸣梁海战》】
横跨千年的中国僧兵
至于中国历史上的僧兵,则可追溯至南北朝时代。北魏末年,魏孝武帝西奔时,便有“沙门都维那惠臻负玺持千牛刀以从”。沙门都乃北朝僧官名称,专门负责管理僧众事务。此句意思,是指沙门都携同门下千人弟子,持武器跟随魏孝武帝一并出走。足见当时已有僧兵的雏形。
事实上早在刘宋的元嘉时代,就有不少僧人被征去充当壮丁,守护凉洲城,南齐“亦躯迫沙门助其战守”。北齐将领高谐更曾开出高昂金额,引来了数千僧人参军。及至唐代,唐高祖李渊亦挑选过两千精壮的太原寺僧充兵两府。后来的唐玄宗也曾盛赞,“列刹之中,余习骑射,有教无类,何可止息”。意谓当时的寺院习武成风、尤善骑射,同时亦反映出这批武僧,可随时调派上阵担当僧兵,故与皇室关系密切。
去到宋元两代,轮到五台山的僧兵踏上历史舞台。当金兵攻打代州之际,五台山住持真宝便响应宋钦宗的号召参与抗金,可惜最后事败被俘。而北宋将领武汉英,在率兵救援太原时,亦说动了五台山僧人庞僧正,派出僧兵抗金。连元朝统治者,也非常赏识五台山僧兵,甚至认为他们懂得咒术且武艺高强,要求徵调僧兵参与西征。
延伸阅读
【戚继光.纪效新书】戚家军团练兵纪实 中国最早的徒手军事武术
当然,令僧兵名动天下的时代,还是当属明朝。正如文首所引用的《明史》纪录,明代的僧兵主要来自少林、伏牛、五台三大佛教圣地,其中尤以少林表现最为突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犯杭州,“三司领僧兵四十人御之”,大胜而回。他们的首将天真、天池,便同为少林僧人。期后在苏州翁家港,少林僧人天员与一众僧兵,将倭寇六十余人斩首,被奉为一时佳话。
而在明代的记载之中,亦开始窥见到僧兵所用的武技和武器。例如五台山的僧兵就较为擅使枪法,即传闻中的“杨家枪”。《筹海图编.卷十一.僧兵》便有云:“五台之枪,本之杨氏,世所谓杨家枪是也。以五台山僧善杨家枪,调征倭冠”。而少林僧兵则以铁棍闻名于世,按明代人张鼐的《吴淞甲乙倭变志》,少林僧兵“俱持铁棍,长七尺,重三十斤,运转便捷如竹杖”。而隶属少林旁支的僧人月空,则曾“以铁棍击碎贼首。于是诸贼气沮”。事实上,少林寺僧曾经得到过名将俞大猷传授棍法,他们对于棍术的熟练,或许正正是始于抗倭战争期间。
虽然少林寺僧武艺高超,但战争的残酷并没有从他们身上褪色。学者顾炎武的《日知录》便提到过,月空所率领的三十余人在松江作战时,“持铁棒击杀俊寇甚众,皆战死”。少林内亦有碑文写道:“嘉靖时……倭寇等倡乱,本寺武僧屡经调遣,奋勇杀贼,多著死功”,可谓极其壮烈。
【点击图片认识《剑经》,了解俞大猷授予少林僧人之棍法,详细内容欢迎到访朔雪寒网站】
以霸道显世的日本僧兵
不同于朝鲜或中国,日本的僧兵大部份时间都不听令于中央政府。他们更像是地方的私人武装团伙(或佣兵),纯粹为了保卫寺院的财产而纠合在一起。因此日本的僧兵素来都是朝廷心腹大患,甚至被部份人视为恶霸、流氓的代名词。
日本僧兵最初由京都、奈良等地的大寺院杂役(堂众)所组成,去到平安时代末期发展成为庞大势力。他们以兴福寺、延历寺、园城寺、东大寺等为据点,不断参与寺院乃至神社间的斗争。期后更衍生了“仁王之乱”,打算推翻平氏家族的统治。虽然最终事败,但就引发了“治承.寿永之乱”,使源赖朝为首的“镰仓幕府”得以登上历史舞台。
而除了对外吞并,寺院内部亦经常发生动乱。上文提到,僧兵大多是由寺中杂役所构成。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体力较好,于是很容易就能推翻上层的寺僧。在延历寺内战之中,杂役僧便是在打败了寺内诵经的法师后,取得了延历寺的统治权,并索性占山为王。
及至室町年间,曾以“义元”之名当过“天台座主”(即延历寺主持)的足利义教,因为深知僧兵的威胁,对延历寺发动了大规模的镇压。期后在战国时代,多个寺院都参与了大名之间的战争,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例如延历寺及本愿寺,便先后遭到了织田信长打击。而拥有强悍“铁炮”(即火铳)队伍的根来寺,则被丰臣秀吉大力镇压,军事力量尽失。
【点击图片认识上文寺院及大名】
虽然如此,但僧兵勇悍的本色,还是让不少大名吃尽苦头。例如上杉谦信就以僧兵配合其“车悬阵法”,令武田信玄损失惨重。据闻在大名之间,惟独织田信长对他们无所畏惧。后来他被人称为“第六天魔王”(专门破坏佛教修行的天界天主),或许就是跟他对佛教的强硬态度有关。
综合前文所述,日本僧兵的成份复杂,按理较难有统一的服饰和装备。但依照现存的“绘卷物”,他们的外形却又颇为一致。基本上,大部份的僧兵都是包头巾、穿高脚木屐,并以薙刀作为主要武器,另外会再配上一柄短刀置于腰间,有某些僧兵亦会带备火铳。顺带一提,因宫本武藏传说而广为人知的“宝藏院流枪术”,其创始人胤荣本为奈良兴福寺的僧人。而兴福寺本身亦是僧兵的重要据点。由此推论,除了薙刀之外,十文字枪等日本枪术,应该也是僧兵的代表武技之一。
【点击图片了解日本僧兵打扮及装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