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妇罗3大派】北海道天妇罗店传人:天妇罗是一道“蒸的料理”

撰文: 韩咏仪
出版:更新:

天妇罗(天ぷら)泛指把海鲜或蔬菜裹上粉浆油炸的食物,与荞麦面和寿司并称“江戸之三味”。天妇罗讲究时令,例如春吃野菜夏吃露笋,秋吃蘑菌冬吃南瓜。制作一件美味的天妇罗需要精湛的技艺,从调制粉浆到下锅,食材接触到热油时喀吱作响,师傅凭经验听油音,辨出食材的成熟度,若放凉了才吃,实在糟蹋了天妇罗师傅的一番心思。
摄影:李孙彤、韩咏仪

虾夷天妇罗粉浆轻薄,重视食材原味,讲究蔬菜和海鲜配搭的平衡。

天妇罗原是路边摊小吃,在江户时代(1603—1867年)食油供应增加,加上江户前(今东京湾)渔获丰富且价廉,渐渐令天妇罗普及起来。因为传统的日本房屋以木材和纸建造,为防止火灾,当时禁止在家中制作这些油炸食品,于是街上便出现了很多卖天妇罗的小摊,摊档会把天妇罗串起,方便平民在路旁吃,天妇罗在当时也就如香港的咖喱鱼蛋、烧卖一样,然而发展到今日,天妇罗在日式料理中已占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若说油炸,我倒认为天妇罗是一道‘蒸的料理’,粉浆把食材仅仅包裹于热油之外,食材并不会直接接触到热油,粉浆的作用是保护食材,因此过程中只是利用油温的热力,把食材蒸熟。”
北海道“帯広はげ天”八十多年天妇罗店第三代传人矢野整师傅
矢野师傅是希望把爷爷流传下来的手艺一代传一代。

代代传承 如歌舞伎

北海道“帯広はげ天”拥有八十多年历史,第三代传人矢野整师傅年轻时到东京学艺,回乡后学习制作天妇罗,至今已有24年经验。他认为天妇罗不是单纯的“炸物”,而是有另一番理解。

“家族炮制天妇罗的文化必须认真对待,我一直以爷爷留下的食谱和方法制作,希望保留家族的味道。”矢野师傅对自己严格,也对儿子抱有很大的期望,他表示,“儿子20多岁了,我还未教他制作天妇罗,因为希望他在外有些历练后才传授给他,成为第四代传人。我会亲自在本店教授,在同一地方教授一样的手艺,这样才是真正代代相传的意义。”矢野师傅打了一个譬如,“我们的手艺就像日本的歌舞伎一样,十分着重师承什么师傅,和技艺的传承。”

天妇罗分关东、关西和北海道(古称虾夷)三大类,风味各有特色。

江户天妇罗以海鲜为主,粉浆较多鸡蛋,色泽金黄,店铺会附上海鳗骨,以示海鳗天妇罗是以新鲜的海鳗制作。
“海鳗是江户特产,天妇罗须弄得脆中带松软,而且当地习惯上碟时附上一条海鳗骨,以示所用的是新鲜海鳗。”
“下町天丼.秋光”外薗健太师傅

别小看这一个细节,从一条海鳗骨便可看到日本人对新鲜食材的坚持。

“下町天丼.秋光”由拥有127年历史的“土手の伊势屋”第五代继承者谷原秋光开设,外薗健太师傅主要负责制作浅草风味的江户天妇罗。他表示吃天妇罗没一定的次序和吃法,只是江户天妇罗通常第一道是虾天妇罗。”矢野师傅则指“而虾夷天妇罗第一道必定是最新鲜的时令食材,顺序一般是海鲜与蔬菜相间,例如帆立贝、长芋、蚝、南瓜……”还指北海道人较为豪迈,对于食材不多雕饰,重视原味,而江户天妇罗则吃得比较精致。时至今天,每家店也有自己的风格和味道,食材也不局限于所在地区,因此已很难用传统的特色来分辨各式天妇罗了。

矢野师傅弄的粟米洋葱天妇罗饼,鲜甜无比。南瓜天妇罗粉浆轻薄,透出金黄的色泽。

外脆薄衣 技艺的考验

矢野师傅说在日本料理中,天妇罗最难掌握。“食材每次在油锅里形状也不一样,取决于食材的水分、油温等,根据不同的食材,蘸浆的分量和制作时间也有分别。只有具经验的师傅才能掌握,因此每一次都是新的挑战。”对于他来说,天妇罗是一种以外脆薄衣包裹着新鲜食材的艺术,油多一分、少一分、食材生熟度都是师傅的技艺的考验。

制作天妇罗最重要是选用新鲜时令的食材。

最美味的天妇罗,必是以最新鲜的食材制作,日式餐厅权八居酒屋更把佐贺冬季当造的赤米虾,配以冬菇、洋葱弄成杂锦天妇罗饼,突显出天妇罗根据时令食材而变化的特色,大厨颜锦辉师傅更建议蘸岩盐吃比天汁更能尝到食材的鲜味。

拜访了三位经验丰富的天妇罗师傅,他们制作的天妇罗味道各具风味,但不变的是他们对食物的执着。天妇罗在热锅捞起沥干油分后,便巴不得客人马上放进口里,“趁热吃才能尝到天妇罗的美味!”细谈之下,师傅们都表示希望客人坐在天妇罗吧,他们即席调校粉浆、即炸即上,既能留意客人用餐的神情推测喜好,也可控制上菜的速度。每一口香脆滋味,包含着他们对天妇罗的尊重和认真。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

若你也想跟我们分享入厨故事或心得,请把姓名、联络电话连同你的简短介绍电邮至food@hk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