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人才| 孙玉菡回顾去年逾8万人才抵港 展望今年办高峰会扩宣传
踏入新一年,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回顾及展望香港的吸纳人才政策,指2023年经“高才通计划”赴港的人才数量及质量都理想,“人才服务办公室”(人才办)亦已于2023年10月底正式开始运作,并将于2024年第二季举办“全球人才高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并将会推出一系列内外推广宣传活动,积极吸引世界各地多元人才落户香港。
孙玉菡在《紫荆》杂志1月号指出,港府的人力政策一直是以培育本地人才为主,引入外来人才为辅。但香港正面临人口持续老龄化,以及劳动人口减少的挑战。香港人口年龄中位数由1997年的34.7岁,上升到2022年的47.1岁。劳动人口近年明显下降,2022年的劳动人口约为346万,与2018年高峰相比减少超过20万人。
截至2023年11月 各项人才计划共超过20万宗申请
港府2022年12月底推出一系列积极吸纳各地人才的措施,包括新设以高薪和高学历人才为目标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计划”),以及优化各项原有人才入境计划等。截至2023年11月底,各项输入人才计划共收到超过20万宗申请,当中逾12万宗获批。此外,人才赴港人数亦十分理想,已超越了行政长官订下的年度目标(即每年输入不少于35,000名计划长期留港的人才)。
在2023年首11个月内,已有超过8万名获批签证的人才抵港,及累计6.8万名受养人抵港。这些外来的优秀人才及其家人,对香港人口结构及劳动力会带来正面的影响。整体人口数字止跌回升,本地学校收生不足问题亦得到纾缓。
7成“高才通计划”申请人40岁或以下
为引入更多不同领域专业及技术人才,港府2023年5月中扩大“人才清单”涵盖的专业,由原有13项扩大至51项,为“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一般就业政策”及“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的申请人提供入境便利。2023年5月中透过“人才清单”获批入境的人才数目明显上升。
此外,“高才通计划”获批的逾4.7万宗个案进行分析,显示超过7成申请人都是40岁或以下;超过7成的申请人具有至少3年工作经验,他们在申请前主要是来自金融服务、创新及科技、资讯及通讯科技服务等范畴。如以B类(即获全球百强大学颁授学士学位、并申请前5年内累积至少3年工作经验人士)和C类(即申请前5年内获全球百强大学颁授学士学位、但工作经验少于3年的人士)获批申请人的合资格大学所属国家/地区来看,约有57%是来自中国内地,其他则来自美国(16%)、澳大利亚(9%)、英国(8%)和加拿大(6%)等地的院校。
全球竞夺人才情况仍然激烈,香港仍须积极招揽人才。行政长官在2023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由2023年11月1日起,扩大“高才通计划”的大学名单,增加8间顶尖内地和海外院校,当中包括3间内地“双一流”大学(即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及哈尔滨工业大学)。
推职专毕业生留港计划 职训局毕业后工作
除了高端人才,香港的职业专才亦出现短缺的情况。为了吸引职业专才来港发展,特区政府将推出“职专毕业生留港计划”,试行两年,容许于2024/25及2025/26学年入读职业训练局(职训局)的27项指定全日制高级文凭课程的外地学生,在毕业后可留港从事与其专业相关的工作,连续居港7年可成为香港永久居民,职训局将于2024年1月展开下学年的收生工作。
此外,特区政府亦为留人才推出新措施。自2023年11月1日起,在港就读的全日制非本地研究生会获两年暂免参与兼职工作的限制,提升他们毕业后留港发展的意愿,壮大香港的人才库。
人才办正式运作 加强支援来港人才
继2022年12月底“人才服务窗口”的线上平台投入运作后,实体的“人才服务办公室”(人才办)已于2023年10月底开始正式运作,标志著本届政府为来港人才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支援服务。同时人才办亦会制定针对性的招揽及宣传策略,并与特区政府在内地及世界各地的“招商引才专组”合作,积极对外宣传香港。
2023年10月,人才办与香港保险业联会合办线上直播招聘会,让内地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有意来港发展的人才,更深入了解香港保险业的发展前景及机遇。2023年11月至12月初,人才办亦参加于深圳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并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及中山大学举办招聘会,推广香港作为大湾区人才服务港的角色。
人才服务窗口线上平台 投用3个月处理5,800宗查询
此外,人才服务窗口线上平台在2023年7月底推出线上支援配对服务,透过与商界所建立的支援服务网络为人才提供配对服务,至今已转介超过920宗支援服务要求予合作伙伴作跟进,大部分涉及求职及寻找住房问题。截至2023年10月底,线上平台亦已处理超过5,800宗查询。
今年第二季举办“全球人才高峰会” 加强宣传活动
特区政府将于2024年第二季举办“全球人才高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汇聚各地政界、学术、商界等领域的专家,探讨世界人才发展势态,推动区域交流和合作。伴随“高峰会”,当局将会推出一系列内外推广宣传活动,并加强与内地和海外经济贸易办事处的“招商引才专组”合作,积极吸引世界各地多元人才落户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