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担忧㓥房环境影响儿童发展 工联会促放宽申请简约公屋限制

撰文: 冯子健
出版:更新:

本港约4万多名18岁或以下青年及儿童住在㓥房。工联会今日(12日)推出“告别㓥房 由儿童开始 2.0”研究报告,望聚焦解决“劣质㓥房的定义”、“长居㓥房对儿童的影响”、“如何吸引有儿童㓥房户搬入‘简约公屋’及过渡性房屋”等问题。

他们建议放宽有儿童的㓥房家庭须轮候公屋超过3年方能申请简约公屋的限制,按计分制与供求状况,让更有需要的家庭优先入住简约公屋。贫穷的儿童㓥房家庭可以获取一定的一笔过搬迁津贴,综援家庭可以透过关爱基金或其它慈善计划,申请一些家电和家具等。

㓥房住户担心子女的成长受到影响。(资料图片)

多数受访者担心子女成长受㓥房环境影响

工联会早前进行“不适切住屋环境对儿童⽣活影响调查”,截至本月10⽇共收到229份有效回应。调查显示,就居住于不适切居所对家庭成员负面影响的各项描述,较多受访者指“我很担心子女的成长受到影响”、“我经常担⼼居所周边的卫生问题”。就“简约公屋”兴建地址,受访者表示有兴趣申请⼊住的地区,从⾼⾄低依次为九龙东、九龙西、新界西、新界东、香港岛。

邓家彪。(卢翊铭摄/资料图片)

工联会促定义劣质㓥房

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邓家彪表示,在楼宇结构、消防安全方面可参考屋宇署小册子,若出现小册子所载问题,例如在分间单位的出口安装的门/铁闸阻碍逃生途径,又或分间单位不能通往楼宇的出口楼梯等,应定义为严重劣质㓥房。

居住面积方面,建议将界线划在统计处的㓥房户人均居住面积中位数水平,低于6平方米/65平方呎则为劣质㓥房,低于公屋挤迫户标准(5.5平方米/60平方呎),则为严重劣质㓥房。

设施、环境卫生方面,建议以公屋、过渡性房屋、简约公屋能提供的设施为基准,对比一般居于适切住所家庭的状况,若没有独立厕所或不能够区分马桶与淋浴区域,没有独立厨房(如有需要),或煮食设备放在睡房或厕所等地方,应视为劣质㓥房。

促放宽申请简约公屋的限制

工联会提出多项建议,包括放宽有儿童的㓥房家庭须轮候公屋超过3年方能申请简约公屋的限制;贫穷的儿童㓥房家庭可以获取一定的一笔过搬迁津贴;教育局应该协助㓥房搬迁往简约公屋或过渡性房屋的儿童转入新学校,并为经济困难的搬迁家庭提供转校津贴以购买新校服和教科书等。

他们又建议房屋署应承诺在过渡性房屋和简约公屋项目完结时,为合资格上楼的家庭做到无缝衔接编配公屋;为有条件项目增加“屋邨客厅”,提供社交及托管设施,吸引有儿童的㓥房住户搬入简约公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