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岛|宁汉豪:三大不可替代优势 考虑发“绿色债券”融资

撰文: 文维广
出版:更新:

发展局局长宁汉豪再次为当局拟同步开展北部都会区与交椅洲人工岛计划解画,指人工岛计划具有体量、地理与创新等三个不可替代的优势,当局目标于2025年年底开始填海工程,2033年首批居民及商户可以进驻。她又指正考虑发行绿色债券作为人工岛填海计划的融资手段之一。

至于环团批评填海破坏生态,她指正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研究。初步结果显示,拟议填海工程在生态和渔业方面没有不可克服的问题,预计在今年四季度内公布环境评估报告,特区政府会检视向受本港水域海事工程影响的渔民发放特惠津贴的机制。

提供一千公顷土地缓用地压力

宁汉豪接受《紫荆》杂志访问时指,从2019年到2048年,为满足香港社会发展需求,需要6,000多公顷的土地,其中北部都会区会贡献3,000公顷,另外1,000公顷则来自交椅洲人工岛,这两个项目能够提供4,000多公顷土地,超过总需求量的60%,交椅洲的巨大体量能够大大缓解香港的用地压力,此为体量上的优势。

具地理优势联通大湾区与机场

至于第二个优势为具有不可替代的地理位置,她解释指,主要体现于四点:第一,北部都会区与深圳及邻近广东省城市相联络,交椅洲人工岛则连通机场、港珠澳大桥,加深香港与世界及与大湾区内靠西/西北面的内地城市和澳门之间的联络。

第二,交椅洲人工岛与中环核心商业区的距离很近,未来仅需少于10分钟可到中环、15分钟内到达机场与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

第三,交椅洲独特的地理位置也能为香港旧区重建所引起的连锁流动提供土地。

第四,交椅洲的策略性道路和铁路项目亦开辟新交通互联网,填补香港西部交通互联网的短板,缓解九龙及新界等地的交通压力。

可应用前卫创新规划理念

最后是可供创新的优势。她续指,交椅洲人工岛是从填海得到的土地,相比起现有土地,它有不可替代的创新性。规划现有土地时,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很多的拆迁工作,会带给市民不少困扰。填海得来的全新新增土地,增强特区政府主导土地供应的能力,可尝试用一些前卫概念规划、利用土地,将全新的技术与理念应用到居住环境规划之中。

可考虑发“绿色债券”融资

至于人工岛造价不菲,有人认为是“把钱倒入海”,对政府财政造成很大的负担。宁汉豪重申,理解市民的担忧,但是从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角度来看,当局认为对项目的付出和能带来回报是能成正比,能够启动这个项目,便代表有信心可以解决资金问题。

至于资金来源,她指目前还在前期规划阶段,仍未拟出最终报价,但现时有几个正在考虑的方案,包括传统的利用公共财政来支援建设;采用建造大型干道时曾用过的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先公开招标,邀请一些机构出资,建造完成后,这些机构会拥有一段时间的经营权,经营期限结束后,把项目交回给政府;可以透过把物业发展权批予铁路公司以支援铁路工程;及正在讨论中的方案发债券,尤其是绿色债券。

解释为何填海符合“绿色”原则

她解释,交椅洲人工岛是一块全新土地,可以在其中规划一些前卫的城市设计,建造以绿色环保为主要设计理念的建筑。同时,因为在填海造陆的过程中也充分考虑了对生态的保育及对海岸线等自然环境的充分利用与保护,这些规划都渗透着环保理念,所以交椅洲人工岛项目很符合金融行业中的“绿色债券”这命题。

她又指,从初步资料看,发现海岸附近有一些需要保护的石珊瑚,而人工岛以三岛的设计,真可减少对它们的影响,填海时会留下保护石珊瑚的适当空隙;同时可保护原有的水流环境。当局又计划配合生态最佳化措施,包括在海床敷设人工鱼礁和在潮间带建造生态海岸线,以促进生物多样性。至于人工岛的地理位置,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极端天气及气候变化带来水淹及越堤浪的风险,制订一套能应对沿岸灾害的计划,包括为人工岛设定合适的土地平整水平、设计具适应力和抗御力的海岸防护设施、规划海岸线与发展用地之间的缓冲区等。

政府还请教了好几位来自中国内地、香港与新加坡的生态学与水利学方面的知名专家,以独立、中立的角度评估资料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