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科|林郑称改革非因北京施压 否认通识科变政治牺牲品

撰文: 潘希桥
出版:更新: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早(28日)接受电台访问时,认为通识科的改革并非政治凌驾专业,由始至终都相信是专业领航,她又认为香港社会出现的问题,并非简单地因个别科目引起。另外,林郑接受电视台专访时透露,改革通识教育方案并非因为北京压力,强调科目本身存在不少问题。

林郑月娥出席港台节目《星期六问责》时表示,通识科推行至今已有10年,基础是要令到学生明辨是非,拥有扩展知识的基础,包括了解历史背景,即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基本法源于宪法及一国两制等。

特首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提及改革通识科。

对于通识改革后会否保留“批判性思考”的学习目标,她直言不记得通识是要培养“批判性思考”,认为这是一个通识异化的情况,将通识变成什么都要反对,从扩展知识基础,变成辩论时事的场地,学生容易受到“指导性意见”影响。她又强调,通识科改革不代表容不下国家的负面批判。她说不是每件事反对才具批判性,并非接受政府及《基本法》说法就不够批判。

对于外界有声音指,政府视通识科目为政治的代罪羔羊和牺牲品,她直言不认同说法,指除了建制团体,也有其他教育团体觉得通识科需要调整,不能将通识课议题二元化为政治立场的表达,亦绝不是政治凌驾专业,由始至终都是专业领航。

另外,林郑月娥接受电视台专访时透露,改革通识教育方案并非源于北京施压,强调科目本身存在不少问题。而对于有关方案提早在施政报告中公布,是因但传媒提早披露了有关资讯,为免引起社会遄测因此提早在施政报告公布。她认为有关改革应在下个学年落实,不认为会激化退学及移民潮。

林郑月娥:“如果可以处理到课程、教科书,或重新培训,我觉得越早(推行)越好,因为我们看到这科真的有点问题。我看不到学习这些内容为何会令他们如此担心,反而如果有人认真地看看,曾经一些所谓通识的,不是教科书,因今年未有教科书,即一些教材,你才真的要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