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历史科|争议试题近六成答“弊多于利” 叶建源:证实无误导

撰文: 周礼希
出版:更新:

考评局早前决定取消日本对中国在1900年至45年间“利多于弊”的问题,考评局今日(25日)在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上指,该题目有57%作答的考生选择了“弊多于利”,38%选答“利多于弊”。立法会教育界议员叶建源指,这反映试题并无一面倒令考生作答是“利多于弊”,质疑题目是否仍算有引导性。
叶建源又指,有老师、考生认为题目很清楚地要求考生答出日本侵华的历史,因为参考资料只有1905年及1912年的资料,但题目要求1900至1945年的历史事实,连考评局秘书长苏国生亦表示,题目是要求考生必须作答1930至45间的历史,即学生须写出日本侵华的历史。叶建源认为,不能形容问题有引导学生回避日本侵华的历史。

文凭试历史科一条涉及1945年前中日关系试题存废终于有定案,考评局正式公布,基于考评专业、课程范围、考生利益等,决定取消该条2(C)题目。(资料图片)

叶建源见记者时表示,除了留意考生选择“弊多于利”及“利多于弊”的分别,更应考虑选答“弊多于利”的考生是否会得到低分,若会,即证明题目能够分辨那些考生知道该段历史。他强调,这是公开考试评核时,分辨学生成绩高低的做法,试题没有责任让所有学生都答对,而考评局的题目原意正是分辨不同学生。

叶建源形容,教育局的结论,是将试卷问题不应有的罪名加诸在该问题身上,他对教育局的说法很失望。

至于有38%考生选择作答“利多于弊”,叶建源认为,这需要对那些考生作答有更多分析。他举例指,考评局曾有几位秘书长曾表示,当怀疑出题有误时,最佳做法是批改学生的作答,以了解实际情况。

教育局早前表示,将成立工作小组进入考评局检讨程序,叶建源认为问题是今次事件反映的问题,“若根本是教育局屈了出卷误导考生,那究竟是否有需要做之后的事?”他质疑,今次会否是教育局借理由介入考评局,扩充其原来没有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