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屿】批政府不接纳中性质疑 夏志诚吁政府应心存谦卑
特首林郑月娥于去年《施政报告》提出“明日大屿愿景”,预计耗资6240亿元,合共建造1000公顷人工岛,连接屯门沿海地带、北大屿山等地区,最快2032年可供70至110万人口入住,引起社会争议。
香港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今日(31日)举行论坛,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土地正义联盟立法会议员朱凯廸,及天主教香港教区辅理主教夏志诚获邀出席。夏志诚批评政府未有咨询便强推计划,忽略社会意见;施永青指应同时考虑填海在内等各种土地选项,又建议分拆专为港人置业的市场;朱凯廸则预料议会将会通过明日大屿计划。
邮轮码头等未达预期 夏志诚吁政府应存谦卑
夏志诚指,按照上下补助原则,社会应强调下层的个人参与,避免权力过度集中,惟先决条件是要有资讯共享。夏志诚批评,政府“开局”便宣称“明日大屿”是未来的工作重点,开宗明义以行政主导的姿态宣布计划,未有给予市民参与的机会,以致引起社会不满,“在现时民运低潮的情况下,仍能号召5800人上街,对政府好不利”。他认为政府应该心存量度及谦卑,接纳中性的质疑为发展的助力而非阻力。
夏志诚又直言,政府多年来推行多个发展项目如启德邮轮码头、边境商业城等,但最终成果均未达政府预期,认为“明日大屿”的发展横跨数十年,政府不应对结果过于“老定”,非所有建设能按规划发展。
建议分设2市场 施永青批城市规划差
施永青直言若纯粹就填海而论,会持反对态度,除了对环境造成影响外,一次过供应大量土地难以控制价格,不符合房地产商的权益。惟提及“明日大屿”,施永青称不排除有填海的需要,因为房屋问题极为复杂,多种因素需一并考虑。施永青批评,过往的城市规划失误,缺乏照顾市民的住屋需要;过往政府过度依赖土地作为财政收入,不敢供应太多土地以免地价下跌影响收入;香港作为自由港,楼价易受外来资金影响等各种因素,造成今日的房屋问题。
施永青续指,解决供应不足应该是政府的首要目标,因为以港人的技能及勤奋程度,理应享有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他提出分设2个市场,一个为港人而设,一个为外来投资者而设,政府以限制售价及销售对象的手法,确保每名港人一生中可购置到一个上车盘,在住屋上有基本保障,令经济及民生两者并存。
朱凯迪:预咗会过 希望政府完善计划
朱凯廸重申,“明日大屿”虽预计耗资6000多亿元,但计算通胀在内的话随时会超过1万亿元开支。他又指政府希望社会问“东大屿是否可行”,但其实计划一定做得到,故应问的是“东大屿是否最佳选项”。朱凯廸批评,土地专责小组的咨询“越咨越糊涂”,因考虑到市民希望更宽敞的生活环境、没有计算到需要更多的安老及医疗设施、未包括香港需要建立的土地储备等理由,推翻了早前“2030+”中香港尚欠1200公顷土地发展的预测,但未有提供最新的土地需求估算数字。
朱凯廸坦言,议会中大多数的声音支持“明日大屿”,故“预咗会(通)过”,但仍希望能为计划增加几项条件:1)更新土地需求面积、类型及需要时间;2)与其他土地选项比较,解答为何东大屿是最好的选择;3)公布计划打算离岸填海或近岸填海及选址;4)计算社会投资报酬;5)公开已经完成的交通影响评估。
朱凯廸又强调,按政府统计,单位数目比住户数目增长较快,显示住屋分配不均,若此问题并不解决,即使东大屿落成,尚有人或要居于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