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佬撑粤语!包睿舜:内地学者将粤语政治化 母语与地理位置无关

撰文: 李伟欣
出版:更新:

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十年》其中一个章节——《方言》,故事讲述中央严格限制广东话,的士司机因不能流利地以普通话沟通而无法载客,喻意香港方言的消失与荒谬。
2018年,香港因教育局在网上上载一篇由内地学者发表,指粤语非母语,只是汉语其中一种方言的文章,引起一场语言风暴,特首林郑月娥更拒绝明确表明自己的母语是粤语,批评这一个问题十分无聊。
专门研究香港粤语的语言学者、前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副教授包睿舜(Robert Bauer)接受《香港01》专访时表示,母语所指的应是小孩出生后所学习的首种语言,与社会地位或地理位置没有关系,批评内地学者将语言政治化,强调各种语言之间不应存在冲突。 

包睿舜指,纵观全球国家,相信只有香港才会就语言出现这样的争拗,连特首也不敢承认自己的母语是甚么。(文皓心摄)

改变一个地方由方言入手;改变一个人由习惯开始,有朝一日,这个地方的语言或会突然无声地消失,这是电影《十年》的主旨,包睿舜接受访问时,向记者提及这一出电影。他直言对近日有关粤语非母语的争论感到失望,纵观全球国家,相信只有香港才会就语言出现这样的争拗,连特首也不敢承认自己的母语是甚么,追问数次才缓缓吐出一句“对不起,我不回答这么无聊的问题”,令社会哗言。不过,他同时亦感到一丝希望,就是港人不会人云亦云地表示认同,而是会捍卫粤语的地位。

美籍语言学教授包睿舜研究香港粤语超过40年,曾出版广东话—英语词典,对粤语的热爱程度和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包睿舜说,香港人所说的粤语既非方言、亦非汉语,不是广东话,亦不是广州话,正确的名称应为“香港粤语”,出生后从父母身上学懂的语言便是母语,与社会地位和出生地无关。 他解释,虽然香港人与广东省的人都是讲粤语,但由于两地文化的不同,某些词汇或字眼迥异,例如香港人会说“搭䢂”,但广东人会说搭升降机,这便是香港独有的文字与文化。

包教授续说,美国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当中大部份人说英语,约有四分之一人说西班牙语,学校会进行双语教育;在超级市场购物,食物包装上的标签亦显示两种语言,照顾不同的用家,但从来不会出现哪一种语言才是母语的争论。 反观,国内的教育,大部份学校都要学生学习普通话,限制学生在校园以粤语沟通,使普通话慢慢成为主要日常沟通语言。包睿舜说,值得庆幸的是,香港仍有“言语自由”,他强调自己并不反对学习普通话,反而鼓励学习不同国家的语言,认为这样对将来的发展和工作都有裨益,“不是说学生学习普通话就要放弃粤语,语言间不应该存在冲突”。

包睿舜研究香港粤语超过40年,曾出版广东话—英语词典,对粤语的热爱程度和深度是毋庸置疑的。(文皓心摄)

那么,为何突然有声音要否定粤语的地位呢? 包教授说,香港粤语突显出香港与内地的分别,若要模糊两者的差别,其中一方就要融入。他回想起香港仍是殖民地时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英国人认为香港人讲粤语是一件很好的事,因为当时大部份中国人讲的都是北方话,所以粤语便是一道“Barrier”(界线)”,他认为,现在内地不喜欢这样的分隔,而内地学者发表粤语非母语,而是汉语的文章,是将语言变得政治化,但他认为,语言应该是较纯粹的,代表文化和知识。 

多年来,包睿舜分别在中国内地、日本、泰国等地生活和执教,除了英语以外,亦精通粤语、普通话、日语、泰语、法语和西班牙语。这位70多岁的老人家目前处于半退休状态,但他对于语言的热爱从未止步,笑言每天仍在学习新的香港粤言词汇,更筹划推出一本有关英文-泰文的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