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Reader】Ikea产品目录 塑造理想家居想像
你知道世界上最畅销的书是哪些吗?答案是《圣经》、《毛语录》,然后是《可兰经》,有史以来分别累积数以10亿本的销量。但是,真正会翻阅这几部作品的人,可能都局限于某种身份(宗教和政治的信徒),而且更多拥有者是不会看它们的,只是用来表达身份认同。原来,瑞典家居品牌Ikea(宜家家居)从1951年起发行的产品目录,至今已经拥有超过2.2亿的发行量,可是它的读者却可能已经超越一切国界、阶级和身份,只要你身处有Ikea的国家,大概都没可能未曾翻阅这本影响我们如何想像现代理想家居设计的书籍。
去年,德国著名文学批评家Hellmuth Karasek更为Ikea拍摄短片,以学术专业角度评论这本世上其中之一最多人看的书。Karasek说︰“这是一本被全世界的人阅读过,却被忽略的作品。封面上写著It’s the little things that matter,作者名字叫做IKEA。”他还笑指此书图多过字,很多内容都是废的(不少都是旧款家私),因此更像一本用家私讲故事的小说。
很可惜,Karasek在去年拍片不久后便离世了,无缘看到今年最新推出的Ikea产品目录,而今年Ikea的叙事和修辞更复杂和更社会性。真的不能看少这本小小的免费目录,它教晓我们如何在家生活,如何睡、如何煮、如何吃、如何玩……它成功将舒适、亲情、友爱、兴趣、工作、快乐等等美好感觉连结在书中精心布置的北欧简约家居之中。而最重要的道具并不单是那些实用而美观的家私(Ikea的特点是中庸,永远不会美得叫人哗然,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而是在目录相片中的“styling”和点缀语句。譬如在大厅部份(名为“放松 ”88-89页),图中一对母子在明亮洁白如新的大厅卧著打机和织冷衫,旁边加上一句“整整齐齐在一起”,令人感到如果能把家布置得同样cozy,连家人关系都可以变得更温暖紧密。
今年目录明显比以往增加了更多专题故事,访问了来自世界各地,各种职业的用家,由他们的口说出何以称为家,进一步增强Ikea既面向大众,但有型人士亦十分受落的形象。当然少不了Ikea公司内的各种专家,例如一向以聪明省位置著称的Ikea包装设计师,以及物料及产品创新专家,说明企业对环保的关心,如何在品质和环保之间平衡。如果有逛Ikea习惯的读者,不难发现他们近年多用了竹造家具,因为生长周期远比树木快。当然,笔者对跨国企业不会不保持一定程度的合理怀疑,过去也有过不少报导指Ikea剥削代工工厂和外判司机。目录中有访问为Ikea编织地毯的印度师傅,说明他们透过改良机器使当地妇女工作环境改善云云。另外Ikea Foundation表示,联合国向之购买叙利亚难民15,000间庇护屋。到底赞助价格有多低廉,这是我们希望知道的。
北欧号称世上最宜居乐土,但我们也明白跨国资本主义的无情,北欧企业Ikea数十年来示范了何为舒适的现代理想家居,但背后隐藏著多少剥削,我们才能以低廉价格获得窗明几净的家?这是笔者每次翻阅这本产品目录时,心头难免浮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