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坚尼到布坚尼 看泳衣的历史变迁
一种符合伊斯兰信仰的密实泳装“布坚尼”最近在法国引起争议,继法国康城、卢贝新城、科西嘉岛海滩颁布“布坚尼”禁令后,又再有宣布禁止民众在海滩上穿著这种泳衣,理由是“布坚尼”会引发“宗教极端主义”的担忧,法国总理也公开表态支持禁令,事件引发多个人权团队反弹,引起一时舆论浪潮。
对于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传统女性而言,夏天到海边游玩是一个两难的决定,因为信仰要求她们不能露出身体大部分部分,而市面上的泳衣她们基本没有选择。此时一种包含头巾、束腰外衣与裤子的“布坚尼”泳装就能解决这种难题,“布坚尼”(Burkini)是比坚尼(Bikini)于传统服装“布尔卡”(Burka)罩袍的结合,由澳大利亚设计师Aheda Zanetti发明。这些看似匪夷所思的“泳装”,有谁想过早在19世纪的妇女已经是这样包裹全身游泳呢?无论是比坚尼或是布坚尼,泳衣的进化史,说穿了其实就是女性躯体的革命史。为何时代对女人的衣著一直如此敏感?在我们翻开泳衣档案之前,一起看看这段视频快速了解一下泳衣的100年历史。
女人们穿得越少,世界越走向文明我们现代经常提及的Swimwear/Swimsuit,其实早在17 世纪的时候称之为 bathing dresses/bathing suit,意即只限贵族女性用来下水的“汗衫”,又长又厚,质地有时候更是全羊毛或绒布,遮著全身之余甚至要穿上丝袜和戴上帽子,反正就是能遮多少就多少。你能想像当时的女士们是这样在水中游泳或是在海滩上走来走去的光景吗?即便你是游泳选手,衣著也诸多制约,1907年澳大利亚游泳选手Annette Kellerman首次穿著连体式泳衣,后果就是在海滩当即被捕,罪名竟然是猥亵暴露、伤风败俗。现在看来夸张又可笑的观念,其实正正代表当时的一种社会型态,保守又封闭。
直到1946年,一个所有女士都应该记得的年份,有“比坚尼之父”之称的法国工程师Louis Reard,设计了一款仅由3块布和4条带子组成的“泳衣”,因为当年美国在Bikini Atoll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因而改名为比坚尼(Bikini)。近乎全裸的设计,挑动了大众保守的神经:地中海沿岸国家更视之为瘟疫,意大利明令禁止,西班牙海岸警卫队驱逐穿比基尼泳装者,甚至美国也曾为比基尼抓过人。海滩上更有巡警检查女性的泳衣有没有过短,否则会被发抄票和押送离开海滩。种种的社会反应,令当时根本没有模特儿敢穿上它。
只有Micheline Bernardini,史上第一个穿比坚尼的女人,是一个脱衣舞女。随著后来社会风气渐渐开放,加上电影明星、时装杂志也纷纷以时尚、唯美的角度呈现女人穿比坚尼的媚态,人们逐渐发现比坚尼展现了女人的性感而不是淫猥。女人穿上比坚尼,不仅显露出一种风情万种、自然之美,还展示出女人与身俱来的魅力。到上世纪50年代,一些对比坚尼坚决说“不”的国家态度开始放松,越来越多人认可比坚尼的存在价值。
从道德绑架到人权自由如今,比坚尼得到了世界各国美女的喜爱,而女人们在选择泳衣上,有了极大的自主权。女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材和需要自由挑选不同颜色、款式的泳衣,花型图案、大V领、裙摆泳衣,平角泳衣……此外每一年泳衣设计师们也会忙不迭地推出各种泳衣新款,带领潮流。现在的泳衣款式有了腰部镂空、渔网设计、性感深V等元素,以及各式各样的主打色,再加上丰富亮眼的图案,就算是一件头泳衣时尚度不比比坚尼逊色。
如果没有一百年前的时尚解放,女性的泳装也不可能有现在的模样。其实社会的进步与文明不应该只有信仰、文化、肤色等冲突和担忧。就女性而言,能自由选择著装已经是对自己身体最大的话语权。无论是比坚尼或是布坚尼,随自己喜欢选择适合自己的服饰才是解放女性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