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治疗】画间屋看内心 教你如何读懂人
早前,填色画册大热,据说有减压的作用。原来,不仅填色,在人感到情绪困扰时,绘画亦是纾解压力的好方法。在艺术治疗角度,一幅画,并不只是物件。临床心理学家及艺术治疗师黄晓红博士指,当人手执画笔时,由主管情感的右脑支配,线条、颜色、下笔的位置,都投射了内在潜意识里的情绪。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可以了解画中的象征符号,就可以透视作画者的内心世界。当然,专业的治疗师就可以透过这了解,去进行治疗工作。
治疗师一般会叫受助者画一幅包含屋、树及人的画,这是源于1948年,美国心理学家John Buck提出从“屋树人”中解释个体发展及投射作用的理论。不妨由记者画的这间屋,让大家剖析一下画中潜藏的部分心理状况。
屋的特征究竟代表了什么?
笔触力度:
有力=自信/果断/思维敏捷/凡事坚持
过度用力=神经紧张、富攻击性、脾气暴躁
笔触无力/轻力:犹豫不决
断断续续:情绪化/怀疑人生意义/柔弱顺从
外观:
强调地平线=渴求安全感
线条断续=生命重整期
破屋=残缺自我
门:
双扇门=渴求伴侣双双对对
没有门把/小门=抗拒别人进入内心世界
矮门=表面开放但内心怕人进入
侧门=有逃离家庭的倾向
无门=防御机制/不容别人越雷池半步
窗:
十字窗=开放/打开天窗说亮话
半圆/圆窗=女性化/幻想
百叶窗/半窗帘=有保留/退缩/忧郁
很多窗=极度渴望沟通
没有窗=退缩/害怕受伤
因应上述理论的自我分析结果:渴求安全感、抗拒别人进入内心世界、有保留/退缩/忧郁、犹豫不决、情绪化、怀疑人生意义、柔弱顺从。
大家也可试试用这个方法,了解一下自己和身边人。
不过,黄博士亦再三提醒,虽然投射绘画法可让人更了解作画人的内心世界和需要,但亦只可作参考。尤其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更不应单靠一般指引,过分诠释画作和作画人的情绪。她建议,若想关心受情绪困扰的家人或朋友,可尝试一起绘画,然后互相分享画作的内容和感受,聆听他人分享时也可多表达接纳、理解,与对方找到共鸣,才是合适的处理方法。当然,问题严重就必须求助了。
黄博士就曾经利用这种艺术治疗(Art Therapy)再结合叙事治疗(Narrative Therapy)为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受心灵创伤的儿童及青少年进行心理治疗,而近期,亦针对青少年自杀问题提供有关的服务。与服务对象围绕画作讨论, 寻找当中的讯息,让当事人表达情绪及内在需要,找出个案的特征,助他们一步步走出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