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不了压力测试 仍可借足九成轻松上车? 准买家睇实3大风险

撰文: 许世豪 林乐谦
出版:更新:

政府于最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放宽按揭保险计划,助用家以较低首付上车。首置人士9成按保计划的楼价上限,由原来400万元提升至800万元,而8成按保计划楼价上限,则由600万元提升至1,000万元。更吸引的是,如果首置人士未能符合“加3厘”的压力测试,仍可申请承造最高8成或9成按揭贷款,只是保费会因应风险因素作额外调整。
以800万元单位为例,借足九成,首付由320万元劈至80万元,新措施看似大大降低上车门槛,但当中有三大风险要留意,业主分分钟每月要预留更多的开支,兼面对一个潜在“危机”。

政府于公布新一份施政报告,就提出调整按揭保险计划,助用家以较低首付上车,以解决储首付的困难。(资料图片)

市民无疑可用较少的首付“上车”,以供款期30年,按揭利率2.625厘计算,购买800万元单位为例,最高按揭成数由6成升至9成,首付由320万元大减至80万元,新措施看似大大降低上车或换楼门槛。但留心三大风险!

风险一、入息要求大增

由于借贷额增加,每月供款亦会大增,对人工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导致部分市民无法受惠。若市民欲购800万元单位,通过压力测试的收入门槛更大增五成︰原先市民借六成按揭,最低月入只需46,053元,便能通过银行加三厘的压力测试;现时市民最低月入需增至69,079元才能通过压测。

按保公司表示,首置人士即使未能通过压力测试,仍可申请承造最高八成或九成按揭,供款入息比率统一以50%为上限。以此计算,若市民拟购买800万元单位,月供28,919元,最低月入仍需要57,838元,较原先借6成仍升26%﹙11,785元﹚,更需要因应风险因素额外缴付保费。

风险二、缴交15%额外保费 变相增加供楼开支

每月入息门槛大幅上升之余,业主亦要每月预留额外的开支,去支付按保保费。最新措施显示,若市民采用的按揭成数高于原有按保计划,须缴交额外15%的保险费用,保费可随每月按揭还款摊分;未能符合压力测试的首置人士,更要额外缴付保费,变相增加供楼开支。

再以购买800万元单位作例子,如市民计划申请承造九成按揭,须交额外15%保费,保费开支为36万元。如购买1,000万元单位,再承造8成按揭,保费开支为22.56万元。

中原按揭董事总经理王美凤指出,按揭保险计划不同于一般按揭,用家需为银行购买按揭保险,以保障超过楼价6成的信贷风险。而有关按揭保险费用由借款人支付,无需承担由银行承担风险。

在新的按保计划下,最高九成或八成按揭的申请人需是首次置业人士、入息固定、较一般按揭用家严谨,因此只要首置买家成功取得按保,基本上银行一定会批出贷款,不过要留意的是,即使肯支付贵一点的保费,以避过压力测试,按揭申请人同时也要通过信贷报告及评分。

有代理透露,特首宣读施政报告后,已经至少收到3个业主电话,要求“封盘”或加价。(资料图片)

风险三、业主闻声心雄求“封盘”

政府放宽按揭限制后,由于所需的首付大减,买家购买力大增,市场另一个焦点,就聚焦于楼价会否因政策而即时上升?

香港置业助理营业经理谭征接受《香港01》访问时就认为,未来楼价一定会持续上升,而现实是,在特首宣读施政报告后,他已经至少收到3个业主电话,要求“封盘”或加价。

他解释,现时业主担心自己“卖平咗”,“当你过到压测,买家个购买力强咗,所以700万元的单位,有条件上到800万元,到时首付都只系72万元,好多业主唔想卖平咗,就封盘或者加价,首先会加到750万元,当市场出现5至10个交易接受到750万元呢个价,到时其他业主就会拎番出嚟卖。”

即使有金管局的压力测试,控制买家的杠杆水平,不过他指出,市场仍有“加担保人”等方式去解决,当银行估价开始“估足价”时,业主的开价就会“节节上升”,“400万元楼会加到450万元,600万元楼升到650万元,50万至100万元咁升。”

陈永杰预料,措施对二手成交,特别是银码较细的新界楼成交有支持。(资料图片)

学者︰未必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去做

不过,中原地产亚太区副主席兼住宅部总裁陈永杰就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楼价下跌风险大于按保放宽的利好因素。他相信,措施不会令楼价急升,主要因为市场仍有两大的负面因素,包括中美贸易战及社会运动未解决,市场担忧失业率上升,收入受影响,“买楼唔会实赢,都会担心楼价下跌”,因此措施只会令楼市“价跌量升”,预料第4季楼价将跌3至5%。

事实上,假如楼价因为一时亢奋抽升,及后回冷,贪九成按揭上车,随时成输家。​中大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认为,该措施无疑会增加负资产风险,只要楼价跌一成,便会出现不少负资产个案,只要市民置业为个人需要,即使变成负资产,只要维持供款能力亦无太大影响。“维持供款能力”要视乎打工仔“份工保唔保得住”。

中大商学院高级讲师李兆波就指出,政府现时才提高按保限制是“好牙烟”,现时楼价处于下行周期,未必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去做。他直言,结果决定一切,今次政策的“好与坏”,亦要看楼价走势。他提到,前特首董建华提出“首次置业贷款计划”后,亦令楼价回软,不过十多年后有朋友向他指出,要多谢董建华的政策,令他可以及时上车。因此市场林郑月娥今次举措的评价,好视乎之后楼价的走势,不过他亦批评,林郑月娥未有提出一个“愿景”予市民,“只系修修补补,唔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