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觉醒运动的星星之火?
“觉醒年代”,是一个对中国五四运动从星星之火烧向遍地野火的历史描述,也是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一部电视“献礼剧”,把当代中国青年胸中的理想之火点燃起来。如今,它更像是一个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下的一个转捩点,随着加沙(又译加萨)无情的烽火,飘洋过海到了美国,从纽约大学校园蔓延到全美各州,再到法国巴黎的大学校园也看到了同步共振。这场名为“解放巴勒斯坦”(Free Palestine)的觉醒运动,会不会燃烧为新时代的美国历史印记?
【专题】校园反战示威唤起“1968回忆” 美国觉醒运动的星星之火?
加沙烽火叩问着美国青年的灵魂
很多人将近来全美兴起的声援巴勒斯坦运动,与1968年美国风起云涌的反越战运动联系起来。众人至今无法忘怀美联社记者当年拍下的“烧夷弹女孩”(Napalm Girl),这张照片让拍摄者拿下了普立兹奖,也让美国本土的学生亲眼见证到了自己所处的国家,是如何在“远东”的亚洲扔下化学武器,让孩子痛苦不堪,让土地寸草不生。
不同的是,当代美国大学生跳脱出了跨国资本集团垄断的传统媒体框架,他们不再相信电视镜头里拜登(Joe Biden)的义正辞严,更不相信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又译纳坦雅胡)的指证历历。因为他们相信“眼见为凭”(Seeing is believing),诞生于中国的TikTok为他们换上一副没有任何政客说词滤镜的澄澈眼镜,看到加沙地带不断被以军轰炸的惨状,医院与停尸间人满为患,四处都是断垣残壁,十岁的小女孩对着镜头说:“你们期待我能做些什么,我甚至无法面对这一些……”一个小男孩被问及:“你长大想做什么?”他用着一副平静的口吻回答道:“我们在巴勒斯坦长不大……”
这些来自加沙族繁不及备载的真实画面,分分秒秒刺进美国一个又一个正在长春藤名校接受“美国价值”薰陶的年轻人心目之中。时间再往前回溯,一位出身军人世家的爱国美国大兵布什内尔(Aaron Bushnell),2月25日选择穿着军服在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前自焚身亡,他对着直播镜头自白道:“我是现役美国空军的一份子,我将不再参与针对巴勒斯坦的屠杀。我马上要用一种极端的形式进行抗议。”接着伴随着其身上熊熊大火而来的,是他从声嘶力竭到逐渐微弱的呐喊声:“解放巴勒斯坦!”
这一幕被美国的媒体霸权们无视,却在TikTok、X等手机社交平台上广为流传。什么是真相?什么又是正义?“美国价值”到底是什么?纷纷叩问着当代美国青年的灵魂。而当本该保护“校园自主”、“学术自由”,力阻“军警进入校园”的大学校长们,被掌握政治权力的政客们“传唤”进国会听证会,最后在政治与资本的双重压力下而辞职下台,社会学意义上的“伤痛事件”(traumatic event),刺激着美国的新生世代的“觉醒”(conscientization)。
他们赫然发现宣称客观中立的学术象牙塔,原来早已被犹太资本渗透进校园里的一孔一隙之中。他们赫然发现声称民主自由人权优先的白宫与国会山庄,原来早已被犹太势力渗透进权力运作的日常之中。他们赫然发现自己所处的纽约,联合国大厦内的加沙停火案和巴勒斯坦入会案,原来是被自己国家的代表给一票否决。他们赫然发现以色列战时内阁源源不绝的军事援助,甚至是被以色列引以为傲的铁穹(Iron Dome)防御系统,背后都有美国军工复合体的身影;尤其是出身民主党的拜登,4月24日在椭圆形办公室桌上正式签署了包括援助以色列逼近300亿美元在内的国家安全包裹法案。
声援巴勒斯坦也为美国民主招魂
吊诡的是,两年多以前,约莫是同一批美国新生世代的大学青年们,也在校园和街头上举起了乌克兰的蓝黄双色国旗,他们义愤于“独裁”的俄罗斯“入侵”了“民主”的乌克兰,他们需要起身保卫“民主”。然而,两年多后,就在自由女神俯瞰下的“民主灯塔”美国,这一批青年思想丕变,拿起了巴勒斯坦红黑白绿国旗,戴上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精神领袖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自1960年代起现身于各个国际场合皆披挂的黑白格头巾,他们不只要为巴勒斯坦人的生命价值挺身而出,更是为美国如今已残破不堪的民主价值而招魂。
当一个又一个的砲弹在加沙落下时,看在口中高唱着米高·积逊(Michael Jackson,又译迈克尔·杰克逊、麦可·杰克森)《治愈世界》(Heal the World)的美国年轻学子眼中,便意味着美国立国价值一片又一片的崩塌而下。不过才四年多以前,代表“白人至上主义”与民粹主义的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译川普)入主白宫,美国进入的“大分裂”时代,各种“民主退潮”、“民主崩溃”论在美国自由主义精英之间大行其道,例如耶鲁大学法学院华裔教授蔡美儿(Amy Chua)写了一本《政治部落:群体本能与国家命运》(Political Tribes: Group Instinct and the Fate of Nations)之书,又如专研“暴政”历史的耶鲁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斯奈德(Timothy Snyder)所写的《重病的美国》(Our Malady: Lessons in Liberty from a Hospital Diary),无不精确地描绘了处于高度撕裂又极其脆弱的当代美国民主。
在纽约警察(NYPD)以极高效率冲进大学校园草地上扭捕学生和教授之时,如此之“美国民主”可以说彻底被压碎了,美国民主长年以来的神话也随之瓦解。美国的大学青年正在透过自己的方式,重构对美国民主的认识,内涵势必包含着加沙人民的生灵涂炭,美国政客的伪善,特朗普卷土重来的恐惧,以及四处递刀拱火的军援,还有被以色列极右翼战争机器捆绑在一起的美国星条旗。
打破美国价值主宰下的意识形态
事实上,美国校园里的反战左翼传统一直都在。1968年反越战运动攀上高峰,其实放进世界史的框架来看,上个世纪60至70年代是全球左翼浪潮的席卷年代,马克思(Karl Marx)、马古沙(Herbert Marcuse,又译马尔库塞、马库色)、毛泽东(Mao Zedong)合称为“3M”的思想导师,引领着热血知识青年向被冷战建制化的世界发起颠覆性的挑战,从而掀起世界性的学运高潮。
超过半个世纪之后的美国校园,世界冷战虽然早已落幕,但二元对立式的冷战思维却仍无所不在,美国大学生声援巴勒斯坦运动再度点起了星星之火,而且形成了燎原之势,要打破囿限在他们头上的意识形态紧箍咒。而其背后,当然还是有一条无形的思想线索得以串连起来,比如全球南方国家的主体性苏醒,又如中国力主的政治谈判解决,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和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代表近期应中方邀请赴京磋商,而且取得了积极进展,一致同意继续这一对话进程,争取早日实现巴勒斯坦团结统一。
以上种种,对站在街头上挥舞着巴勒斯坦国旗的美国大学生而言,都是世界正在发生微妙变化的端倪。年轻人尖锐、敏感、热情,不可能在这股变局中随波逐流,而必然自许为中流砥柱。美国的内在深层次矛盾正在暴露,美国主宰下“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真面目正在显露,美国青年能否把这场“觉醒运动”引升华为“觉醒年代”?没有人是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