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华情报网被指连根拔起 中美隐蔽战线较量暗流涌动

撰文: 陆一
出版:更新:

《华尔街日报》援引多名现任和前任美国官员的消息报道称,尽管美国中央情报局将中国视作其头号情报目标,但自2012年美国在中国的情报网络遭到毁灭性打击后,美国近十年来仍未能有效重建在华情报网络。

报道援引一名美国前高级官员的话称,2000年代初,中情局的分析人员开始频繁地对中国的经济和军事能力发出警告。但随着中国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对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组织及人员展开行动,美国在中国的情报网络遭到严重破坏。“可怕,可怕,太可怕了。”这名官员在谈及情报网络被毁时仍心有余悸:“而且我怀疑(情报网络)自那以后是否能够有很大程度的恢复。”

值得一提的是,几个月前,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局长伯恩斯(William Burns)还信誓旦旦地表示,美国在中国情报网络的“重建工作”已经取得进展。结果,美媒这篇报道直指重建工作并不顺利,显然拆了他的台。

早在2017年中国公布《国家情报法》草案后,外媒就曾有一轮炒作,援引一些语焉不详的“消息人士”声称,中国用了2年的时间逐步捣毁了美国在中国建立起来的间谍网络,让美国情报部门蒙受了数十年以来的最大损失。但对于消息的真实性,中美一直都是不置可否的态度,没有在官方层面上予以证实。但眼下,“重建”成为美国在华情报工作的高频词汇,已经足以说明很多。中美在隐蔽战线的较量,也比我们想像中要激烈很多。

图为美国当地时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在加州斐洛里庄园举行中美元首会晤。(新华社)

如今根据《华尔街日报》的说法,中情局虽然吃了不少亏,但依然不甘心,正在暗地里进行改革,把战略目标从“监听全世界保障美国安全”,转向为可能的“大国冲突”做准备,确保把行政资源都往中国这边集中。其实当务之急,应要加强针对中国的情报人力网络。本来,这一调整已经在按照计划进行,但是先后爆发的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都极大地分散了拜登政府的注意力。

美国情报系统为了这两个地区热点,忙得不可开交。但也暴露出的现实情况就是,美国并不真正具备可以适用于全球各处的情报收集能力。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国际影响力的下降,没法走到哪,就能靠三言两语收买人心了。

对于中情局来说,相比起来,从俄罗斯获得情报似乎更多。至少他们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就已经知道,俄罗斯会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而且当初普里戈任“兵变”,中情局这边也及时获取了相关情报。甚至之前俄乌冲突陷入僵局时,伯恩斯立刻安排中情局,要他们当着俄罗斯的面,大张旗鼓地发展线人。俄罗斯驻美国大使就曾抱怨说,不少俄罗斯使馆的工作人员都收到了“劝降”短讯。

但这些手段,在中国这边反而收效甚微,也让已经形成路径依赖的中情局,产生了一些挫败感。有前任安全部门的官员就爆料说,目前,美国在中国最主要的情报来源,手段跟以前没什么变化,依然是上不得台面的通信监听。至于线下发展间谍,风险已经大大提升。

2023年2月2日,美国指中国一个间谍气球侵犯领空,不过中国称其为民用飞艇,因不可抗力而飞入当地。图为当天在美国上空飘流的中国制观察气球。(Reuters)

确实,随着时代发展,中美关系的重新定义,两国在情报层面的交锋,自然也要“更新换代”。三年时间里,中情局多次提高中国任务的优先级别,把相关的预算资源增加了一倍还多,又把所谓的“中国任务中心”,确立为CIA内部唯一的单一国家任务中心,但这些究竟有没有充分转化为情报搜集能力,可能只有中情局自己知道了。

《华尔街日报》报道也声称,中情局等美国情报机构对此投入大量资源,奈何“美国间谍在中国几乎失明”,这导致华盛顿对中国在包括台湾问题等关键安全议题上的战略意图知之甚少。甚至有高级情报官员干脆挑明说了,哪怕他看过不少机密报告,但仍然无法了解中方的计划和意图。

但情报战,就是一条隐秘战线,事实上任何时候都会存在,特别是如今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之下,只可能更加风声鹤唳。相信美国也会逐步淘汰旧式的情报战术,采用更新颖、更隐蔽的渗透方式,所以国家安全工作,一刻也放松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