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斯三世会是英国最后的君王吗?
虽然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才刚离世,此刻谈论英国君主制的存废似有冒犯之意,但在王储查理斯旋即自动成为英国国王查理斯三世(Charles III)之后,其极具争议的过去却预示着其掌舵不会一帆风顺。
百多年前的“英格兰最后一位国王”
早在1909年前后,在当时英国自由党不断批判英国贵族地主阶级的对立氛围之下,伊利沙伯二世的曾祖父、英王爱德华七世(Edward VII)相传已曾向战争大臣以“英格兰最后一位国王”去介绍他的儿子乔治五世(George V)。爱德华七世在宪政危机下离世,乔治五世继位后,英国国会就通过立法夺取了上议院对财政法案的否决权,进一步夺取贵族权力(王室则是贵族之中的贵族)。
乔治五世1936年逝世,其子爱德华八世(Edward VIII)继位后,为娶两次离婚的美国人辛普森夫人(Wallis Simpson),被迫放弃王位,成就“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美名或骂名。此刻天生结巴、不愿为君的伊利沙伯二世之父才以乔治六世(George VI)之名继位。当时,人们也一度担心爱德华的丑闻会破坏英国人对王室的崇敬,导致君主制崩塌。
经历过二战洗礼之后,王位 1952年传到伊利沙伯二世手上,在“日不落帝国”江河日下的大时代之中,这位不谈政治、爱狗爱马如命的女王却成为了英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其任内即使有过90年代戴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和当时王储查理斯的婚外情和离婚丑闻,以及戴妃车祸死后的公关灾难,但伊利沙伯二世的掌权无疑使英国王室经历了长达70年的稳定期,帮助英国渡过了帝国失落震荡之后进入现代的艰难过程。
只需存在不应做事的君主
在位70年之后,伊利沙伯二世的民望超过八成,为任何政界公众人物所难以企及。连英国反对君主制的共和主义者,在呼吁推翻王权之际,也多有补充一句不会在其任内推翻王权。
伊利沙伯二世的成功,在于她毫不涉足政治、毫不作为,符合了王室专家Dermot Morrah对立宪君主的描述:君主的责任是存在而不是做事。在其任内,她的类政治行动几乎全都出自当时英国首相的利用——较新近的例子就有卡梅伦(David Cameron)2014年在苏格兰独立公投之前让女王公开呼吁苏格兰人要“为未来谨慎思考”,以至2019年被约翰逊(Boris Johnson)要求中止国会会期(此举最终被最高法院判定违法)。
而女王自身的政治意见,70年来几乎从未公开在公众视线之中。虽然外界有指女王支持脱欧、认为苏格兰独立是最大威胁、曾反对戴卓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支持种族隔离的南非,但她的政治态度往往只能以极隐匿的方法让人窥见。例如她就曾向一位在罗德西亚(Rhodesia,今称“津巴布韦”)尝试过踢走支持种族隔离总理的的总督,颁授高于常规标准的骑士身分,被人们认为是反对种族隔离的表态。
查理斯热爱政治的缺陷
相较于伊利沙伯二世,查理斯三世不只热衷于政治和政策议题,更有各种难以磨灭的丑闻缠身。戴安妃王妃1995年“婚姻里有三个人”的访问、两人翌年的离婚,至以戴妃1997年车祸丧生,再到2005年查理斯和卡米拉(Camilla Parker Bowles)结婚,不用说是查理斯的最大污点。不过,除此之外,更值得让人关注的是查理斯往日一直都有极强的政治意见,甚至不惜为此利用其王储之位向官员争取。
早在1970年,查理斯已呼吁人们关注污染、塑胶和人口过剩带来的环境问题,自90年代起更谈起应对气候暖化行动的必要。当时,人们认为他兴趣怪异,如今看来却有超前时代之感,他近年亦多次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发言。问题是,今天的卓慧思(Liz Truss)保守党政府对气候政策持质疑态度,在英女王逝世同日更声言会重新审视政府达成净零排放的政策,如果查理斯继续其气候活动,有可能会引起唐宁街和白金汉宫之间的不和。
而在过去,查理斯曾习惯地向政府官员去信表达政策偏好。单是《卫报》经多年官司最终在2015年取得的27封2004至2005年的信函来往,就显示出查理斯的政策要求范围极广,当中包括改善驻伊拉克英国的装备、要求国民保健署(NHS)继续提供当时被欧盟设限的草本疗法、希望政府任用其人选去处理超级市场对农人的不善待遇、对学校饍食表达不满、禁止某种鱼类的捕捉、加快某特定医院用地的发展等。
除了查理斯直至近年也支持的“顺势疗法”之类的主张外,上述主张未必有明显错误,但查理斯在幕后影响官员,却破坏了王室不干政的英国立宪君主制传统、有潜在利益冲突,而且弱化了王室超越政治纷争之外的地位。
当时的工党贝理雅(Tony Blair)政府对王储的“建言”反应甚为热切,贝理雅的一封回信称自己一直珍视王储在农业议题上的见解;《卫报》亦质疑贝理雅当局因为查理斯的介入而推迟了上述草本疗法限制的执行;当时的教育部长在回信时更以“殿下最卑微和最顺从的仆人”作下款。
当然,除非英国陷入国会无法解决的宪政危机,否则查理斯对于国家大政的影响力无论如何也极其有限。但任何政策主张都有其反对者,君主试图影响政事,除了是特权的滥用外,也将是为自己制造敌人。
另外,本年爆出的多宗接受中东国家捐款事件,也显示出查理斯似乎缺乏政治触觉,竟然欣然接受来自拉登家族的百万英镑捐款,以及来自一位卡塔尔前总理分三次、总计近250万镑的现钞捐款。虽然拉登家族早在2014年与恐怖分子拉登(Osama bin Laden)脱离关系,而以现金支持数百万款项也没有违法,不过,这些事件却似乎显示出查理斯的判断力远不如其母。
反君主制运动各国皆有
在民望上,查理斯一直远不及支持度接近伊利沙伯二世的新王储威廉(Prince William)。英女王之所以没有“隔代传位”,甚至让被人们视为王储情妇的卡米拉称后,只是出于维系王位继承传统的考虑——如果王位继承不只看血缘和家族关系,而要考虑民意,这跟选举产生的仪式性总统制将相差无几。
眼见查理斯的弱势,如今尚以英国君主为国家元首的英联邦国家将有更大的声音要求将元首之位带回国内。一众加勒比海的前殖民地国家有此要求不在话下,连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也有同类声音。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新西兰总理阿德恩(Jacinda Arderne),甚至是英国新首相卓慧思(Liz Truss,在其自民党时代),也曾有过元首本地化、共和化、废除君主制等主张。(三人今天也没有再作此等要求。)而包括英国在内的国家在英女王逝世后已有组织重推废弃英王的活动,当中包括英国反君主制组织“共和国”(Republic)、澳大利亚绿党等。
如果查理斯三世不谨言慎行,这将给予这些包括英国在内的反英王势力借口推翻其元首地位。
在2018年的一场访问中,查理斯曾公开表明如果自己即位君主,将不会介入政事,声言作为王储与作为君主是“完全不一样”的状况,“很明显我将不能做我作为继位者做过的同类事情”,又指自己并没有“愚蠢”得会做出君主不应该做的事。
但在本年6月的英联邦国家峰会上,查理斯则对英联邦成员国家表示,任何国家想成为共和国还是君主制“纯粹是成员国各自的事务”,“这一些安排可以在平静、没有怨恨的情况下转变”。这里的“成员国”字面上其实包括了英国自身。
一套过时的制度,往往能靠人们的惯性长久维持下去,但前提是这套制度没有给人们带来太多的麻烦。未来,我们就要看看过去劣迹斑斑的查理斯三世,会否成为这个“前提”,而使其曾曾祖父百多年前的那一个描述应用到他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