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拒绝站队西方 乌克兰局势如何影响印俄关系?
已进入第三个星期的乌克兰战事仍然持续。虽然在乌印度人起初遣返困难,且至少有一人在俄军对第二大城哈尔科夫(Kharkiv)的炮轰中丧生,但在本月初联合国谴责俄国进军决议的141个赞成国中,印度却是赫然缺席。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战事爆发后曾分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通话,却只打官腔说反对武力、支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呼吁以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并没有与欧美国家一同对俄国实施任何制裁。
欧美政界对此甚为不满。包括欧盟理事会轮植主席国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在内的人物多番游说印度强硬立场无果;美国国务院表态正考虑应否对印度依赖俄制武器而制裁印度;有美国媒体更引述其得到的外交通讯,指美方认为印度正将自己放在俄罗斯的阵营当中;美国国会则有议员将印度和中国在此事的立场相提并论。
虽然莫迪当局近年积极与欧美交好,特别是在印度洋的安全问题,以及针对中国立场上,可是对于印度而言,前苏联以至今天的俄罗斯却一直是印度最值得信赖的盟友。
大半个世纪的铁杆关系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已向印度输出粮食和经济援助,并协助其军事发展。即使当时的印度以不结盟国家中的领袖自居,在1971年的印巴战争中,印度却获得苏联力挺,后者亦支持当时尚为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独立。在战争爆发前的几个月,印度就与苏联签订了和平、友好、合作条约,确立了双方的紧密关系,对抗当时美国藉巴基斯坦为中介联结文革中的中国对抗苏联的外交走向。
正如今天俄罗斯进军乌克兰一般,生于反帝国主义和反殖民主义的印度对于苏军压服1956年匈牙利革命和1968年布拉格之春大体保持缄默。而就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的主权争议之上,莫斯科也一直站队印度,在联合国安理会数十年来多次运用否决权阻止联合国介入问题;直至2019年印度取缔克什米尔特殊地位并严厉打压当地穆斯林示威,俄国也率先将之形容为印度的内部事务。在印度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首作核试之际,相较于美国的强烈反对,苏联则采取容忍的立场,变相默认印度成为核武国。
在冷战时代,印度的武装也几乎全然来自苏联体系。虽然近年印度有意多元化其武备来源,但印度至今仍然是俄国武器的最大买家,俄国武器占印度军火进口的一半,当中包括苏-30战斗机、S-400地对空导弹系统等先进军备,连印度唯一的核潜艇INS Chakra也是从俄国租借过来。目前,印度有七成军备属俄国体系之中,使之难以大改印俄关系。
相较于印俄之间此等深远、稳定而长久的关系,美国对印度的关注往往出于对美国有利的特定地缘议题,正如今天其印太转向一般。而且,美国经常忽略印度自身的外交军事考虑,例如去年拜登从阿富汗的灾难性撤军,在苦心经营阿富汗亲印政权良久的新德里看来,就是将阿富汗拱手让予巴基斯坦的出卖。同时,美国的“价值观外交”倾向也引起印度的不满,一些国会议员经常以印度针对穆斯林的人权打压造文章,而印俄之间就没有这一层隔阂。
中俄愈走愈近的忧虑
不过,这一次乌克兰战事的长远发展却可能对印俄关系造成挑战。
在美国看来,由于作为“四方安全对话”(Quad)关键一员的印度对于美国针对中国的印太战略极其重要,欧洲的事态并不会引起美国对印度作出太大的反应。美国国防部印太安全事务助理部长拉特纳(Ely Ratner)日前在一场国会听证上就特别对印度的立场表示理解,指美国认识到印度与俄罗斯有“复杂的历史和关系”,指印度正在进行为期以年计的行动,逐渐多元美其武器采购,并加强军备的国内生产,认为“美国应该予以支持”,称印俄关系的发展趋势正走上对美国而言的“正确方向”。
但乌克兰战事引来的西方对俄制裁将无可避免地使俄国在其能源和商品出口,以及其他经济、科技层面上更加依赖中国,使中俄构成实质上的同盟关系。从印度的角度来看,中国无论是在印度洋的地缘政治场域、中印边境的领土争夺,还是在长远的经济发展之上,也无可避免是个带有敌对意味的竞争对手。当俄国愈发走进中国影响力的圈子之中,印俄关系将遇上数十年来未见的质变。
此时,印度尚不愿意主动掀起这个质变的序幕,但如果乌克兰问题最终将世界进一步推向两极化的局面,到时候印度就不能不作出一个艰难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