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赵立坚刺痛的澳大利亚

撰文: 纪澜
出版:更新:

中澳之间又起争议。针对近来曝光的澳大利亚军人于阿富汗残害39位平民及儿童致死的新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1月30日在Twitter上发布一则推文,谴责澳大利亚士兵在阿富汗的暴行,并附上了一张设计漫画,画中一名澳大利亚士兵用刀抵着一名儿童的喉咙,旁边还配有文字“不要害怕,我们来给你们带来和平”。

这则推文的配图很快引发了澳大利亚方面的不满。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称赵立坚该推文的配图“令人反感”(repugnant)且是“伪造的”,这种行为“令人震惊”,所有澳大利亚人、澳大利亚士兵都被“深深冒犯”(deeply offensive)。他还要求北京道歉,并呼吁Twitter删除有关内容。

之后,澳大利亚外交部长佩恩(Marise Payne)表示,澳大利亚政府已经召见了中国驻澳大使成竞业,并要求其就此事道歉。同时,澳大利亚还将通过驻华大使向中国政府直接传达要求中国政府道歉的信息。

实事求是,赵立坚该推文的配文并无不妥之处,澳大利亚士兵杀害平民确有其事,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最高上诉法院法官布里列顿少将(Maj. Gen. Justice Paul Brereton)11月19日发布一份有关战争罪的深度报吿,报告中亦有提及澳大利亚士兵将平民割喉等内容,且之所以如此行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士兵体验“一血”,适应杀戮的感觉。澳大利亚国防军司令坎贝尔(Angus Campbell)承认并为此道歉。

不妥之处在于赵立坚该推文的配图,该割喉的图片并非真实图片,而是出自中国社交媒体微博上一位名为“乌合麒麟”的网友之手,该网友自诩为“战狼画手”,其漫画的内容大多都是富有话题性的时政内容,譬如香港反修例、美国种族示威、对群体免疫策略的调侃等。因为这则配图,澳大利亚方面也寻得了“反攻”的理由,以传递虚假信息为由要求中国政府道歉。

是以,如果赵立坚配用的是新闻图片,又或是直接不用配图,那么那则Twitter推文的效果,一定会比用一个立场偏民粹的北京漫画家作品更好。

更何况,赵立坚作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看法,他身后代表的是中国政府,Twitter直接将其账号标志为“China Government Account”(中国政府账号),他发文时需要慎之又慎,理应表现出中国外交官一贯的严谨和专业性。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赵立坚选用该配图犯下了“策略性错误”,使得国际舆论从澳军罪行转而聚焦于中澳关系,但莫里森政府如今对中国的指责,本也就是避重就轻。应该说,即便是配图有问题,但赵立坚该推文本身并没有错,澳军本就该受到谴责。

说到底,这场外交风波根本原因就在于中澳关系的恶化。莫里森政府因在疫情、香港、5G等问题上与北京对抗,两国关系不断下滑,双边经贸受到严重影响。可以想象,莫里森在国内受到的压力。当赵立坚的推文有一点不妥之处也被澳大利亚政府所利用,将中澳关系恶化的责任转移到中国身上。目前中澳沟通停止,有消息称,自5月以来中国部长就一直不愿接听澳方的电话,莫里森本人不久前还专门呼吁两国沟通需要保持畅通。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堪培拉只能通过将事情闹大的方式来向国内民众表示自己并未失职。

澳大利亚政府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导致在华利益受损(点击图集查看):

+4

“以小事大以智”,澳大利亚在与中国打交道时缺乏一定的“智”,面对中美,莫里森政府选择了选边站而非平衡路线,奢望能够既将自己的货物卖往中国,同时又要以“文明国家”之姿在政治制度、民主人权等诸多问题上向中国居高临下地进行说教,乃至在政治军事等领域配合美国对中国进行战略维度,期待所谓“政冷经热”的中澳关系。这种做法无疑使得中澳关系陷入低谷。

对于这样的澳大利亚,中国全无以德报怨的必要。此前澳大利亚牛肉、煤炭、大麦、葡萄酒等出口中国时遭遇波折都是妥当处置。

如今,澳大利亚在阿富汗问题上曝出恶行,过去十数日期间西方舆论反而相对低调,并未过多讨论此事,中国此时由赵立坚在Twitter予以抨击,并无不妥。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北京需要拿捏好尺度,保持自身的专业性,在以力服人的同时也“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高于西方的水准要求自己,做到以德服人、以理服人,是为“以大事小以仁”。中国不能因为西方的蛮霸与双重标准,便以同样的策略予以回击,至少在公开场合不应如此。

从赵立坚今天的做法来看,批评澳大利亚并没有错,不过该配图却是画蛇添足,且是令得舆论失焦的策略失误。而在实力日强之后,中国仍没有习惯强者的自我定位,对澳大利亚仍然有一种对西方国家反击的快感。

一如西方在批评中国时,常借着中国的反对派之口去传声,以民主自由人权为名予以谴责,中国面临国际舆论场的明枪暗箭,还有需再继续下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