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伊朗:极限施压仍须能收能放
伊朗外长扎里夫于当地时间周日(8月25日)下午2时左右突然到访法国比亚里茨,让正在这个海岸渡假胜地出席G7峰会的特朗普大吃一惊。当媒体问到他会否跟扎里夫会面时,他只简短说了句“不予置评”。
扎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受法国外交部邀请“突击”到访比亚里茨(Biarritz),只逗留近5小时,与法国总统马克龙、法国外长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等人会面,并对英德双方作出简报后,便随即启程前往北京,展开其中、日、马来西亚三国的东亚行程。
马克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在扎里夫抵达数小时之前,马克龙在法国媒体上表示“我们已有调解各界分歧的共同沟通与行动”;然而,特朗普随后被问及却说:“没有,我们没有讨论过。”后来,马克龙也承认他“没有正式的G7授权”,却指出“避免伊朗获得核弹”和“维持区内和平稳定”是G7成员都同意的两大路线。
然而,马克龙却补充指他除了代表法国讲话之外,还代表了周六晚上的讨论讲话,似乎暗示特朗普周日的表态与当时讨论结果不符。
周日早上,英国首相约翰逊也被录得大赞马克龙前一晚的行动——“我的天啊!你昨晚做得太好。那个很困难。你做得很好。”——外界其实不明所以,不过观乎扎里夫突如其来的访问,两者似有相关。
从此等反复的迹象看来,马克龙是下了一个小赌注,想利用特朗普的善变,来一个“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制造出大阪G20后特朗普与金正恩突然在朝韩边境会面的历史性时刻翻版。即使最后特朗普不参与游戏,马克龙此举也算是给了伊朗一个顺水人情,让后者可以藉G7峰会的镁光灯向全世界展示“伊朗被美国孤立,却并不孤单”。
伊朗已开具体谈判条件
然而,在这些灯光下的外交政治剧情之下,舞台下似乎也有不少多方角力正在进行。路透社就引述伊朗官员消息指,如果国际社会要显出“重启谈判的善意”,“至少要让伊朗石油出口每天达至70万桶,并以现金支付伊朗”,而且“这只是个开始,及后更要达至每天150万桶”。有关官员又点明伊朗不愿将导弹开发问题加入谈判之中。
值得留意的是,伊朗官员指这是伊方对“法国提案”的回应,可见法国一直代表支持核协议的欧洲各国在背后穿针引线。早前,路透社已曾引述消息指有外交官员希望以“美军撤走后的阿富汗和平局面”作为伊朗与美国的共同利益,以图打开谈判,不过却未得美方正面回应。
虽然特朗普以至任何美方代表都没有与扎里夫等伊朗代表接触,而且特朗普更表示“我们会做自己的沟通,其他人要谈,他们当然可以谈”,不过他却指出“伊朗已经不是两年半前的那一个国家”,似乎暗示谈判并非没有可能。其后,美国财长努钦(Steve Mnuchin)也表示美国愿意“无条件”与伊朗展开谈判。
其实,事到如今,美国也该将其极限施压策略推进“收成”阶段,把握时机与伊朗重回谈判桌上,否则其长远后果美国也难负担。
美国:赢了战役 输了战争?
首先,伊朗的经济如今已被美国制裁压制得极其严重。其石油出口低见每日10万桶,比去年数字大跌接近95%,情况比前总统奥巴马2013至2015年间的对伊制裁更差——当时的石油出口仍持续在每日110万桶水平,只比制裁前的数字下跌大约一半。
目前,伊朗人民因为通胀预期而“有货便买”,诸如一件衬衫之类的日常货品可以在3个月内涨价一倍,而医院中的人员也为医疗设备欠缺配件维修、药物短缺等问题困扰;有科研人员更表示由于制裁关系,他们连科学期刊也订阅不了。这些难题虽然未足以压垮伊朗人民的意志,可是如果重返谈判桌即能缓解困局,他们绝对有诱因这样去做。
如果特朗普不把握机会放松制裁重返谈判桌的话,美国未来将会迎上更大逆风。首先,虽然目前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用以绕过美元交易系统的对伊贸易机制“支援贸易兑汇工具”(INSTEX)未能有效运作,可是这个问题其实并非完全无解。只有要有俄国等不怕美国制裁的能源输出国愿意加入,代买伊朗石油,美国对伊制裁的威力将大大减低。如今这一步只差欧俄之间在乌克兰问题上面的争议,此障碍一破,俄国加入INSTEX可算是指日可待。
其次,美国制裁的威力无远弗届,主要依仗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然而,曾为下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大热大选的英伦银行行长卡尼(Mark Carney)上周五(8月23日)出席美国怀俄明州杰克逊霍尔(Jackson Hole)举行的联储局年度会议时,就高调主张要以多国支持的虚拟货币取代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一方面避免美元走强导致外资从发展中国家流走的风险,另一方面也为各国去除屯积美元的麻烦。
配合诸如“Libra”等以中立国家瑞士为基地、又以多国货币支撑的新货币倡议,长远而言,去美元化并非不可能的任务。伊朗受美国单边主义压制,而各国又极力施援的形势,只会使去美元化的进程更为急速,对美国自己也没有好处。
可以说,美伊之争,美国就算胜了一役,长远而言所输的,却是一场战争。不过,对于有传曾询问“何不以核弹打散飓风”的特朗普总统而言,这些以“美国第一”为本的长远考虑,似乎尚未在其考虑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