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G7前迎普京 欧洲眼中的多极世界

撰文: 叶德豪
出版:更新:

本年的G7峰会将于8月24至26日在法国西南端的海岸城市比亚里茨(Biarritz)举行。因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遭排除在外的俄国总统普京,将在会前的周一(8月18日)到法国总统的夏季渡假地、中世纪古堡布雷冈松城堡(Fort de Brégançon)与马克龙见面。

这次会面将有两大主题:一是乌克兰东部迟迟未解的军事冲突,二是欧洲与俄国之间要如何在维系“伊朗核协议”一事上合作。

两人会面地点,位于景色宜人、孤悬海中的小岛上。(Twitter@franceintheus)

这两大困难绝非片刻能解之事,也需要更多国家的参与,因此此时的“马普会”更重要的是其政治意义。

马克龙渐成欧俄关系核心

在法国一方,马克龙似乎是要取代德国总理默克尔,成为俄国与西方世界政治沟通的中介人。虽然默克尔通晓俄语,与普京直接沟通无碍,不过其政治实力已大不如前,反而马克龙在新一届的欧盟建制领导人选中皆得偿所愿,现已渐有成为欧盟领导核心的趋势。无怪乎新任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上任以来多番与马克龙见面或通话,以求助解乌克兰东部的问题。

马克龙也曾想成为欧美关系的核心人物,最终却是无功而退。(路透社)

在饱受西方制裁的俄国,对来自欧洲的善意,也是无任欢迎——马克龙已承诺出席2020年5月9日的胜利日红场阅兵式,极具双方愈发亲近的意味。此举一方面平衡俄国全面靠向中国的外交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多极化世界下的大势所趋。

俄方为表善意,更在会面之前容许在俄被囚半年的法籍银行家戴尔巴尔(Philippe Delpal)出狱转成软禁家中,获法国媒体大肆报道。

欧俄之间的冷热交缠

近年,西方国家与俄国看似已陷外交僵局:有乌克兰问题,也有俄国介入各国选举、国内政治的争议。然而,在台面之下,法、德两大欧盟核心国家与俄国的经贸关系却是有增无减。例如法、德两国去年与俄国的双边贸易总额就分别提高了11%和8%;德国去年投资俄国总额接近37亿美元,超过克里米亚事件爆发前的水平。

2019年G7峰会选址比亚里茨。(Twitter@BtzTourisme)

除了德国的平治汽车(Mercedez-Benz)于本年4月在莫斯科附近建立厂房,并得普京亲身出席开幕礼外,法国的道特尔(Total)也有连番投资俄国在北极圈的天然气发展项目。当然,更明显的欧俄合作项目还有被美国威胁以制裁的“北溪二号”(Nord Stream 2)天然气管道。由此可见,欧俄之间的关系并非如外界想像般冰冷。

欧俄关系的冷热交缠所反映出来的,其实是在欧洲有领导地位的国家,对于自身在未来多极世界格局之中的定位与认识。

意识形态选择多极化下如何自处

以自由民主主义为主导思想的欧洲各国,与靠近专权主义的俄国,在政治意识形态,甚至经济政策上,皆极不相同。因此就有普京在6月底大阪G20峰会前大批自由主义之论,以及欧洲各领袖其后接踵而来的言论回击。

可是,这个思维上的冲突,并没有让欧洲主要国家将俄国看成势不两立的意识形态敌人,反而是实务的处理双方关系,合则合,不合则散,而非只顾对立和压制。

其中原因无他:如果一种意识形态对自己有信心,也不怕从失败中学习而带来自身的改变的话,另一种意识形态若非比不上自己的落后者,则是或能有益于己的对手;这样的一个“他者”,无论如何也不必成为敌人,故此也不值以硬实力处之。

因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多极化,未来世界的政治意识形态选项也会呈现出同样的多极化。如何处理与他者的关系,却不将之变为敌人,将极其重要。马克龙这种新世代的欧盟领袖,开始想做到这一点,然而大西洋彼岸的大国领袖似乎还在走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