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人事变动 白宫鹰派的去留

撰文: 黄治金
出版:更新:

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的这三年,白宫权力结构、幕僚地位与话语权分配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对外呈现的外交政策一片混乱。但是,有一条主线是不变的,那就是特朗普个人的好恶、连任需求,以及他对短期政治利益的追求。如果从关键几位内阁阁员或内阁级别幕僚的换人来看,特朗普上任以来已经进行了两波较大的人事调整。不同的人事调整都反映了特朗普本人执政心态与策略的变化。

第一批是特朗普通过高调面试挑选的第一个国务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H.R. McMaster)、幕僚长普利巴斯(Reince Priebus)。这段时期是特朗普白宫最混乱的时期,基本上处于“群魔乱舞”,温和派与强硬派相互争权。当时白宫的首席策略师班农(Steve Bannon)的离开就和这种乱局与权斗有关。第二批是幕僚长凯利(John Kelly)、国防部长马蒂斯(James Mattis)、国安顾问博尔顿(John Bolton)和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

其中,蓬佩奥和凯利都是特朗普从内部提拔,分别由中情局局长和国土安全部部长的职位,提拔担任国务卿和幕僚长。博尔顿则是在媒体吹捧特朗普,得到后者的重用,担任第二位国安顾问。至于凯利与马蒂斯,则未躲过丢乌纱的命运。

观察两次人事调整,其中不乏一些抱有自身政治理想的幕僚,也不乏纪律严明遵守传统规则的军人,也有一些溜须拍马、借机上位推行自己极端主张的人。当然,最后能够立足站稳的幕僚,要么和特朗普志趣相投,比如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和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要么一味地迎合特朗普,比如蓬佩奥及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对于彭斯,虽然美国国内有替换2020竞选搭档的声音,但从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相对较低。因为彭斯迎合特朗普的工夫还是不错的。

立场亲近鹰派的蓬佩奥(路透社)

不过,蓬佩奥和博尔顿则不同。表面上看,他们对特朗普很恭顺,实则各怀鬼胎,实际上也是在利用特朗普。两人对中国、朝鲜和伊朗充满意识形态化的强硬立场,已经和特朗普更倾向的温和务实路线格格不入。这也决定了白宫进行第三轮人事调整。

两大国安鹰派士气大不如前

博尔顿强硬好战。时至今日,他依然拒绝承认伊拉克战争是一场错误,而且妄想把战火引向伊朗,好在特朗普及早察觉,驳斥了大幅增兵中东的计划。可以说,美国左右两派的人,包括主流民意,都不喜欢博尔顿。另外,博尔顿几十年来一直将朝鲜、俄罗斯和伊朗视为美国的敌人,但在特朗普眼里,俄罗斯和朝鲜反而是伙伴,俄朝领导人更是他的好朋友。

另外,博尔顿对中国军事、台湾等领域的强硬主张,至今未得到执行。一场贸易战基本上决定了特朗普这三年来的对华关系博弈。

蓬佩奥从中情局局长职位空降至国务院,替代蒂勒森,积极帮助特朗普搭线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但是,第二次特金会过后,由于他意识形态色彩浓厚,朝鲜官媒狠批他狂妄,希望特朗普替换他。与此同时,蓬佩奥频繁介入中国香港、新疆、台湾事务,多次指摘中国人权和民主问题,也引发了中国政府的不满。

以八字须为其形象代表的鹰派人物博尔顿(路透社)

也就是说,中朝两个特朗普非常注重的外交对象,都不喜欢蓬佩奥。从特朗普在大阪习特会、特金会、特普会中的和解姿态,以及他拒绝对伊朗开战的坚定立场来看,博尔顿和蓬佩奥的角色也明显有所下降。

特朗普由外转内 由硬转柔

和过去两年利用鹰派树立强硬形象或领导力不同,现在争取连任的特朗普,更多会转向国内事务,巩固选民基本盘。对于外部事务,特朗普只能宣传自己的政绩,即便是营造外部的危机感,也要远离战争边缘,否则反战的美国选民必然会倒戈。所以,特朗普自然会重用更多温和派。即便是最为棘手的外交难题,特朗普也要用柔和的姿态来处理,朝鲜半岛问题就是如此,中美贸易战也是如此,美伊对峙更如此。

经过三次和金正恩的会面,特朗普暂时达到了让朝鲜不再核试和试射导弹的“成果”,这已经足以让他对选民有所交代。前三次特金会,特朗普是加分的。但第四次的特金会,绝对不能延续前三次“纯粹为了见而见”的模式,必须要有实质的内容,比如讨论逐步取消制裁、美朝关系正常化以及朝鲜是否以及如何弃核的问题等,否则只会给特朗普减分,毕竟国内很多人依然反对特朗普的对朝和解。

但这种和解姿态必然和博尔顿和蓬佩奥等国安鹰派的立场无法调和。

主导对华贸易谈判的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路透社)

中美贸易战也是如此。贸易鹰派莱特希泽等人,都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特朗普在贸易问题上一直在操弄“政治”,使它服务于自己的利益。无论纳瓦罗和莱特希泽有什么个人理想诉求,他们需要把握个人理想、野心和总统利益之间的平衡。莱特希泽这位昔日曾让日本低头的谈判专家,其实也希望达成一个特朗普接受的贸易协议,为自己的政治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和国安鹰派不同,贸易鹰派的立场是可以妥协的,有一定的弹性。这些人只要满足特朗普的个人利益、并不对自己添上污点的情况下,都会选择安全离开。

就近来不断升级的美伊紧张关系而言,博尔顿和蓬佩奥一直希望伊朗发生颜色革命,以政权更迭的方式扫除伊朗威胁。从建议特朗普撕毁伊朗核协议、抵抗对伊外交、到酝酿派兵中东,他们似乎一步步将美伊拉向战争边缘。

但拒绝和伊朗军事对抗,也将是特朗普竞选连任坚持的一条红线。

所以,特朗普要想继续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有所作为,要想在中美贸易谈判中谈有所成,避免在伊朗核问题上开辟另一个中东战场,就必然要警惕自己周围的这些国安和贸易鹰派。这或许也是特朗普对白宫权力洗牌、借机换掉鹰派的一个契机。

库什纳、伊万卡两夫妇随特朗普到达朝韩边境非军事区(路透社)

两大阵营对垒 伊万卡路线显现

贸易战已经让特朗普的耐心耗尽,他需要真正的成果,一个能给选民交代,同时助力自己连任的政绩。虽然纳瓦罗等鹰派幕僚提供给他的经济数据,都说美国正经历经济繁荣,但白宫高级顾问库什纳(Jared Kushner)、第一女儿伊万卡(Ivanka Trump)则不然。他们虽然已经脱手自己的家族业务,但作为生意人,他们对贸易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有很高的敏感度和很直接的感知,自然会积极发声,扮演更多角色。

相比较而言,现在的白宫似乎没有前两年那样混乱,反而有点秩序。这和特朗普把握更多主导权有关。从伊万卡和库什纳近期的高调表现可以看出,特朗普已经开始大胆赋予家人更多授权。经历了“通俄门”调查折磨的特朗普,完全懂得如何和民主党人周旋,也明白如何才能管理或利用好身边的人。从最开始的高调面试、重用军人和政治素人,到利益集团背后推荐,到幕僚主动示好迎合特朗普,再到现在重用家人。特朗普的驾驭能力今非昔比。

如果将彭斯、蓬佩奥、博尔顿和纳瓦罗列为一个阵营,那么库什纳夫妇以及财长努钦(Steven Mnuchin)将是另一个阵营。前一个阵营属于国安体系,各自扮演不同角色,彼此职能有重叠,也有冲突,但大方向都是将特朗普带离其想要推进的外交及国安路线。后一个阵营则是以务实手法推行一个符合特朗普本人及其家族利益的“伊万卡路线”。

伊万卡与博尔顿一同随特朗普出访韩国(路透社)

伊万卡路线以特朗普个人利益优先,以特朗普家族利益优先,为特朗普家族的“后特朗普时代”铺好道路。它的对立面,是鹰派幕僚们自私自利不顾特朗普自己及家族威望的极端路线。 伊万卡路线以库什纳、伊万卡为中心,为白宫增添中和剂,推崇以务实的手法处理对华关系,甚至接受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有助于特朗普避免在贸易问题上和中国硬碰硬,也有助于特朗普全面缓和和朝鲜的关系,甚至走向正常化。

当然,坚持这样一条路线,也不等于要抹杀鹰派。现在,特朗普似乎也面临无人可用或没人愿意为其效力的尴尬困境,所以特朗普短期内不太可能主动开除幕僚,因为开除后再招聘面试又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即便是年初便已空缺的常任国防部长人选,特朗普似乎也不急于找到恰当人选。

博尔顿这样的投机者,很有可能向伊万卡靠拢,寻求自己政治利益的最大化,然后适时安全离开。而对于博尔顿这样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幕僚 ,特朗普也需要他反击有关自己对朝鲜和伊朗过于软弱的批评。如果这种利用价值消失,博尔顿在白宫的日子也就屈指可数了。

上文节录自第171期《香港01》周报(2019年7月15日)《第三波人事变动 白宫鹰派的去留》。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