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谈判渐入佳境 战略矛盾非短期可解

撰文: 卓朋序
出版:更新:

中美贸易冲突近来峰回路转。北京时间上周一(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指示商务部改变制裁决定,令中兴集团尽快恢复业务;不到24小时之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宣布以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身份访美,展开新一轮谈判。由双方周六(19日)的联合公报来看,两国达成诸多共识。然而,除了在贸易问题上的“小矛盾”,本轮争拗亦折射出中美两国战略冲突的“大矛盾”。

本月初,身为美国总统特使的财长努钦(Steven Mnuchin)风风火火率团赴京,开出堪称新《望夏条约》的严苛谈判条件,两国谈判也自然“冻过水”。相比之下,今次赴美谈判的刘鹤,与特朗普分别以蓝、红领带现身,气氛和谐。

会后,中美更发表联合声明,“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中货物贸易逆差,为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这也有助于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双方同意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

本轮中美贸易谈判由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及美国财长努钦(Steve Mnuchin)分别带队牵头(VCG)

合力解决争端意愿未减

不仅最终谈判结果突显共识,本轮谈判开始前的许多迹象都预示了和谐的氛围。上周一(14日),特朗普一改“咆哮作风”,在Twitter宣布将对中兴网开一面,令其恢复正常经营。在推文中,特朗普甚至很“不美国优先”地提到:“中兴的倒闭将令很多中国人失业,这样不好。”另一边厢,美方谈判团队名单亦有玄机:强硬派纳瓦罗(Peter Navarro)尽管亦出席会议,但未直接出现在美方团队名单中,而是被列为“其他政府官员”,体现本轮谈判由以努钦为代表的鸽派势力主导。

中国比美方行多一步,上周五(18日)中国商务部发出声明:顾及“广大消费者生活成本”的公共利益,终止对美国高粱的反补贴调查。中方在美国宣布对中兴的采购禁令后,启动对美高粱调查以示报复;如今,美方解除对中兴制裁的措施尚未落实,中国便中止调查,算是释放了足够善意。

然而,简单地将今次会晤同月初的北京谈判定义为“成功和失败”似乎并不准确。《香港01》在前次中美谈判时已提及,尽管首次谈判并未有实质成果,却在大方向达成共识:停止威胁和放话,将争端导入谈判轨道。换言之,中美双方在上次会晤后已决定在贸易冲突中“收手”。在中国看来,本轮贸易战实属美方挑起的无妄之灾;在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和为债务“拆弹”的背景下,中国当然想尽快结束争端。

3月22日,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拟针对知识产权向中国高科技产品发起关税,被中国视为违反WTO规则的行为(路透社)

特朗普着眼缩小贸易逆差

至于美方为何在此时收手,则有不同解释。部分观察者认为面对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特朗普44%的低迷支持率将危及共和党选情。在如今朝鲜问题和对华贸易两头不到岸的情况下,特朗普急需结束“双线作战”局面,尽快同中国达成协议,向选民交差。另一方面,特朗普亦意识到剿灭中兴不利美国利益:中兴在美国手机市场出货量排行第四,同数百家美企建立投资贸易伙伴关系,每年在美购入23亿美元产品,占美国对华出口额2%,更在当地雇用超过7.5万人。而无论是增加进口,或促进就业,都是特朗普本人最为关注的。

事实上,美国打响贸易战绝非特朗普一人起心动念,而是涵盖了国内诸多利益诉求;而特朗普的经贸团队,撇除“要从中国手中获取更多利益”的共识,关注的面向大相径庭:特朗普靠“铁锈区”选民的支持入主白宫,着力增加国内就业,复兴传统制造业。在2016年底的竞选集会上,特朗普指摘中国偷走了成千上万美国人的就业机会,将矛头对准美中之间千亿美元以上的贸易逆差。由本轮贸易冲突开始,特朗普的发言亦大多聚焦在“减少逆差”和“买美国货”。

配合特朗普的想法,美国各利益集团或政治派别顺势搭上了“贸易战”顺风车。财政部长努钦曾在高盛工作17年,在金融界积累大量人脉,其关注面向同华尔街势力高度一致。对华尔街来说,敦促中国开放金融市场和高端服务业市场已能满足他们胃口。随着中国金融开放迅速加快,特朗普本人最关注的缩小逆差亦似乎“有得谈”,美国自然将重心转移至此。这也不难解释为何纳瓦罗被打入冷宫,今次会晤相对月初亦顺利不少。

财政部长努钦曾在高盛工作17年,在金融界积累大量人脉,其关注面向同华尔街势力高度一致。对华尔街来说,敦促中国开放金融市场和高端服务业市场已能满足他们胃口。

农产品是美国对华商品出口的一大组成部分,若美国不开放中高端产业的对华出口,2000亿的目标极难达成(路透社)

“2,000亿”vs“中国制造2025”

说到特朗普最在意的“缩小逆差”,上周谈判过程中最热的新闻莫过于美国媒体指出:中国愿缩减同美国2,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上周五(18日)晚,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Larry Kudlow)亦证实了这点。然而,最终的联合声明并未提及“2,000亿”或任何具体数字。事实上,所谓“2,000亿”的方案原本就不可行。

众所周知,削减贸易赤字无法离开两个手段:中国进口更多美国商品,或中国减少对美出口。后者作为双输方案,自然没人愿意采纳;而在中美贸易额连年增加的背景下,削赤2,000亿便意味着中国购买的美国商品要比现在翻上两番,即使中国愿意买,美国似乎也“卖不出”。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鲍恩(Chad Bown)表示:“即使中国停止购买其他外国产品,比如欧盟的空巴飞机或巴西大豆,转而只买美国的产品,也达不到要求,甚至连达到500亿美元也很费力。”

其实,要缩小美中贸易逆差主动权就在美国自己手中。中美贸易结构与美国同其他国家贸易结构有所不同:由于中国基础制造业发达,向美国购买的大多是农产品和原物料;美国另有大量高科技产品,但未向中国开放。本月初的北京磋商中,刘鹤要求美方取消六四事件后的“天安门制裁法案”,放宽对华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某种程度上,这也能令2,000亿美元的“目标”更易达成。

更为本质的结构性冲突

然而,中美之间此轮贸易谈判的根源,远不仅限于那数千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更是新兴大国与当下强国的结构性竞争关系。面对愈发成熟的中国制造,美国各界日益警惕。虽然放宽对华科技产品出口能够有效缩小美中贸易逆差,但是这也会推进不少美国鹰派极为忌惮的“中国制造2025”。

美国时间上周四(17日),美国众议院预算委员会通过一项无约束力议案:要求行政当局维持对中兴制裁。共和党籍资深参议员鲁比奥接受访问时直言:“总统的努力是个错误。”32名民主党籍参议员更联合致信,指控特朗普将中国利益凌驾于美国国家安全同就业之上,称其“令中国再次伟大”。在他们看来,如何遏止中国发展,避免其威胁美国的霸主地位才是当务之急。从特朗普上任时的军师班农(Steve Bannon),到将中国描写为致命威胁的纳瓦罗,都属这类人。也因此,“中国制造2025”才会成为众矢之的,被列入贸易战的谈判清单中。

除了数千亿美元的逆差,中美贸易冲突更折射出老大同老二的结构性矛盾(VCG)

如今,对华强硬日趋成为美国朝野共识。回顾历史,当一个国家迅速发展并挑战美国“一哥”地位时,华盛顿都会做出类似反应。即使本轮贸易冲突过后,美国政府仍可能因其他火花,如南海问题,同中国陷入紧张关系。对于仍在战略机遇期内,渴求外部稳定环境的中国而言,确实是不小的挑战。

综观当前局势,中美贸易冲突已不只是两国间的斗争,更包含美国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中国不可能同意美国开出的所有条件,美国内部需协调将何者作为重点诉求。经过多轮摸底和谈判,由最早的威胁和叫嚣,转变为在谈判桌上寻找共识,这对理顺两国贸易关系,显然具有正面作用。

当然,妄图通过一两次谈判便解决贸易争端,是不切实际的,尤其是当两国经贸联系早已变得错综复杂的时候。美国究竟要在已见缓和的气氛下谈下去,还是重拾鹰派路线,就看特朗普一念之间了。?特朗普Twitter特朗普(左)热情接见中国代表团。刘鹤会后接受美国媒体采访表示,此次访问“积极、务实、富有建设性和成果”,最大成果是双方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中美将在能源、农产品、医疗、高科技产品、金融等领域加强贸易合作。

上文节录自第112期《香港01》周报(2018年5月21日)《 贸易谈判渐入佳境  中美战略矛盾非短期可解》。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