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透过“游戏”人意识到了自己的自由 成为完全的人
席勒的朋友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曾对他说:“没有人知道你是一个懂哲学思考的诗人,还是一个会作诗的思想家。”那个时期,文坛中的所有人都被大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的光芒所覆盖,只有一个例外的名宇:席勒(Friedrich Schiller)。他是一名医生,更是一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同时亦是一位哲学家。
1759年今天,席勒生于德国马尔巴赫(Marbach am Neckar)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军医。十三歳的席勒被送到军校接受教育,但这并没有减弱他自幼对诗歌、戏剧的兴趣。在军校时,他仍接触到许多文学大师如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他热爱文学,同时内心也开始感受到在军校専制教育下的压迫感。毕业之后,他对当时社会的封建专制制度颇有不满,于是在1780年写下了《强盗》(英︰The Robbers/德︰Die Räuber),一套充满反抗精神、足以令他与歌德齐名的作品。但在他完成另一部反封建内容的剧本《阴谋和爱情》(英︰Intrigue and Love/德︰Kabale und Liebe)后,就放下了文学十几年,潜心于历史和哲学。
席勒的哲学时期:游戏说及《美育书简》
席勒并不算是一位很严谨的哲学家,他主要的哲学思想是受康德的影响。他认为当时工业发展使人类碎片化,每个人只懂得做自己工作范围以内的事。而且个人为了达到一个整体目的,被迫把自已变成整个社会机器中的一小块零件、一件工具,而放弃发展自己原有的潜能及整全的本性;加上过度的社会分工,同样造成了人性的分裂和碎片化。席勒对这样的疏离及分裂非常反感,于是他发展出“游戏说”。他认为透过“游戏”,人意识到了自己的自由,这也是人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游戏冲动的经验中,人才能完全观照到自己的人性。正如在他的《美育书简》(英:O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Man/德:Über die ästhetische Erziehung des Menschen: in einer Reihe von Briefen)中说:“只有当人完全成为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
席勒所言的“游戏”,指的不是我们现代语境下的网络游戏、桌上游戏等,而是一种达到精神解放自由的方法。人只有通过“游戏”这种方法,才可以对“美”作出观照,即是“审美”。而在席勒眼中,“审美”的教育是对人性缺失的最佳治疗。
除此以外,审美过程其实包括了人的感性冲动及理性冲动,席勒称这个两者的统合为“游戏冲动”。而“美”的概念是纯理性的;但人在审美中能产生创造力,过程中我们并不是去追求一些功利的目的,而是单纯在游戏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感性愉悦,以至两者最后结合成为和谐的人性。
席勒认为当时社会的人“不是粗野,就是懒散,这是人类堕落的两个极端,而这两者却汇集在同一个时代里!”当时他由文学转去哲学,无疑是在他面对社会上的专制问题时,发现人类只在这两个极端中走动,他希望透过美的教育,修复这个问题,使人走向社会自由。
后来,他这个人生短暂的“哲学时期”,因跟歌德结识之后结束。他重新回到文学创作上,结合他在“哲学时期”的美学研究和社会理念,他在后期写了许多以历史为主题的剧作。
歌德与席勒
大文豪歌德是席勒十分重要的朋友,两人的友情也颇为人颂扬。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在德国威玛(Weimar)民族剧院前竖立了两人的雕像。从他们早期的书信中和后期两人的合著作品,让我们了解到两人如何由一对叱咤风云一时的竞争对手,成为渐行渐近、一拍即合的伙伴。他们合作时经常互相影响,因此造就了许多伟大的作品。在席勒死后,歌德给了他极高评价:“他独有的、在理想方面的创作才能,在德国,甚至外国文学界中少有人能及得上。”在席勒死后二十多年,歌德也去世,而最后歌德的遗愿,就是葬在席勒旁边,这足以见证二人一生深厚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
下载《香港01》App ,按“+”号加入《哲学》抢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