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何谓启蒙? - EP38

撰文: 01哲学团队
出版:更新:

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是欧洲近代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之一,时至今天仍有不少哲学家提倡重新理解和检讨启蒙运动对人类的影响。要界定启蒙运动的时间和含义是非常困难的事。很多学者对于启蒙运动的发源地、产生的时间和历史分期都莫衷一是,对于甚么是“启蒙”这个问题,同样都是众说纷纭。

 

粗略而言,启蒙运动的起点在英国,继而在法国达到了顶峰,接著在德国出现了对启蒙运动的检讨。首先,让我们先大概了解甚么是启蒙运动,然后再介绍康德自己对于启蒙运动的理解。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崇尚理性,以理性为绝对权威。因此对于一切非理性、迷信和盲目的教条反感,都大加批判。启蒙运动思想家崇尚理性的力量,认为只要充分运用理性,就可以为人类带来福祉,令整个社会都迈向幸福。后来的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甚至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理性推动,如果人类能好好运用理性,人类历史就会朝向好的方向发展。

 

不过,启蒙运动本身亦有自身的缺点。就启蒙运动本身的含义而言,启蒙意味著“照亮”,这等于指责普通人都未有好好运用自己的理性,或者智力低下,长期处于昏暗、愚昧无知的状态。同时,启蒙运动思想家认为理性可以合理地安排社会秩序,所以他们有时会自居成人类启蒙救星。

 

康德身处的时代,大概是启蒙运动发展的中、后期。对于甚么是启蒙,康德也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他在1784年写下《回答这个问题:甚么是启蒙?》,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甚么是启蒙?

 

康德在这篇文章中醒目地指出启蒙运动的精神就是“要敢于认识(Sapere aude!)”。接著他给出自己对启蒙运动的著名定义:“启蒙就是人从他咎由自取的受监护状态中走出来”。康德在文中使用“咎由自取”,暗示了他不同意部分启蒙思想家认为普通群众因为智力低下而没能力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康德看来,人人都有同等程度的理性认识能力,只是他们普遍甘心依赖权威人士替他们设计好所有社会组织与生活方式,而非自己去独立思考。所以在康德看来,人类之所以未能运用理性并不是理性上的不足、先天地缺乏理性等,而是个人求知意志力不足,所以每个人对他们的受监护状态都负有一定的责任。

 

康德使用了“受监护状态中走出来”,暗示了启蒙运动本身应该是一场解放运动。不像大部分启蒙运动思想家所言,要解放人类的理性,使其不受非理性教条约束;康德主张解放是人要从权威手上夺回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康德语重心长地指出:人们会惯于权威和知识分子替他们设计各种方案、让他们代劳,自己就可以很舒适地过活。

 

但是康德马上就道出,那些监护人其实害怕大众开始独立思考、变得聪明,所以监护人会时刻提防群众从他们的监护中走出来。康德鼓励人们要从权威甚至在少数精英分子手上夺回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康德认为很多知识分子其实都抱著以下想法:如果让大众独立思考,每个人都有自由运用理性表达自己的思想,那会造成社会混乱。康德认为这不过是知识分子夸大其辞,并非真有其事。

 

公用理性 与 私用理性

 

康德认为人要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性。他区分了两种理性运用︰公用理性私用理性。所谓公用理性,指一个人作为世界公民,要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运用理性的思考成果,不受制于任何特定的目的,只为理性本身的思考运用,并且要为之承担责任。而私用理性则是指理性于某个受托的职位下表达自己的思想,因而受制于该职位。例如一个牧师在教堂可以对信众批判他所属的教会,但他的言论仍要与他的职位相符。但如果这位牧师,运用他的理性在社会大众面前指出教会的缺失或者撰文向社会大众批判教会,这就属于公用理性。可以说,在康德看来启蒙并非指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而是指它的知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表现在理性的运用。

 

启蒙的影响
 

自康德对于启蒙运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后,不少德国哲学家也相继给出了自己对于启蒙运动的理解,黑格尔(G.W.F. Hegel)就是其中一位。他于著作《精神现象学》(Phenomenology of Spirit)中讨论到启蒙运动,而至今依旧仍有不少哲学家持续讨论著这个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