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巨匠 浪漫主义音乐的伟大先驱

撰文: 01哲学团队
出版:更新:

1828年今日,奥地利音乐家法兰兹.舒伯特(Franz Schubert)英年逝世,终年31岁。舒伯特死前没有多少遗产,但在不足廿年的音乐生涯中(舒伯特10岁开始作曲),这位“歌曲之王”却创作了大量作品,包括六百多首艺术歌曲(德语:Lied),以及歌剧、交响乐、弥撒曲、弦乐四重奏、五重奏、钢琴奏鸣曲多种。舒伯特被视为最后一位古典主义的巨匠,他亦搭建了西乐由古典主义过渡至浪漫主义时期的桥梁。

延伸阅读——把世界重新浪漫化

浪漫主义音乐先驱

舒伯特的歌曲,包括奏鸣曲和交响乐,若从形式来说可能并不符合严谨的结构,但他却总能写出异常动人的旋律。舒伯特的创作方法,就是以旋律与和声建构情感氛围。于是,舒伯特悄悄地播下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种子。

延伸阅读——诺瓦利斯:将世界浪漫化,早逝的蓝花诗人

什么是浪漫主义音乐呢?简言之,浪漫主义音乐作曲家强调以音乐表现主体内在的情感和想像力。他们多从其他领域,例如文学和绘画、甚至大自然中获取作曲灵感。相对而言,相比以前的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不再着重歌曲井然有序的结构形式。

德国浪漫主义艺术代表作品之一:卡斯巴・大卫・佛烈德利赫(Caspar David Friedrich)《雾海上的旅人》(Der Wanderer über dem Nebelmeer),1818年

艺术歌曲

舒伯特其中一个独创贡献就是确立艺术歌曲(Lied)的型别。艺术歌曲由独唱者加上钢琴伴奏的方式演绎,而演唱的文本多采自德语浪漫主义诗歌。名曲就有采用歌德《浮士德》诗句的《纺纱的葛丽卿》(Gretchen am Spinnrade, Op.2 D.118),此曲的伴奏刻意模仿纺车转动的意象,以融合诗与音乐来创造新的艺术型别。舒伯特经常采用席勒(Friedrich Schiller)海涅(Heinrich Heine)等大诗人的作品,但他始终对歌德的诗作最感兴趣。歌德在1774年出版《少年维特的烦恼》,此作就影响到后来的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浮士德》(Faust)

至于西乐的浪漫主义时期,大约在1820至1900年间(当然如何划分年份是可争议的)。退一步来说,浪漫主义音乐其实是影响自这个年代广义的美学运动。某些评论认为,整个浪漫主义美学运动是一场反启蒙运动(anti-Enlightenment)。浪漫主义者并不必然盲目高举个体的情感:他们会批评康德的定言令式(categorical imperative),认为这种普遍化伦理会埋没个性的自由表达;同时,浪漫主义者并不鼓催一种极端的个体主义,在普遍主义个激进个体主义的两极之间,浪漫主义者寻求一个中庸之道,同时着重公共社会生活和个体表达自由。

荷尔德林︰在孤独、贫穷中死去,迟到一百年才被发现的诗人

黑格尔求学时期的室友荷尔德林(Friedrich Hölderlin),是德国浪漫主义最重要的思想家与诗人之一

_________________

+1

下载《香港01》App ,按“+”号加入《哲学》抢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