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斯:利维坦 - EP26
霍布斯是一位难以被归类的哲学家,他像洛克(John Locke)、柏克莱(George Berkeley)和休谟(David Hume)一样是经验主义者,但也和理性主义者一样,重视数学和物理学的方法。不过,他最为著名的哲学论说是他的政治哲学。
自然状态
霍布斯认为国家不是本来就存在的,而是由人们彼此之间订立契约产生出来。他在阐释国家思想时,首先设定了一个前国家的自然状态(State of nature)。对于自然状态到底是理论的预设还是真实存在,霍布斯显得举棋不定,大部份时候他并没有言明自然状态是普遍存在的历史事实,但他有时候又指自然状态在某些地方的确存在过。
霍布斯认为在自然状态下,虽然个体之间存在心智在体能上的差距,但本质上是人人平等,主要是因为那时国家、社会甚至原始氏族社会不存在,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所以没有谁比谁更加高级。霍布斯认为人与人之间虽然是平等,但却充满了争斗,如他自己所言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像狼一样争斗。
霍布斯认为人与人所以起纷争主要有三点︰第一是竞争、第二是猜疑、第三是荣誉。第一个原因是人们爱好求利,第二个原因是人们会求取自身安全,第三个原因是人们会为了荣誉彼此进行争斗。霍布斯认为以上三点之中,最重要是自保,因为对于人而言,自身安全是头等大事。
自然状态就是一个没有法律保障和善恶不分的状态,人们生活惶惶不可终日,即使拥有一定资源,亦容易被夺走,没有资源的人更加难以保存生命。因此,要走出这个悲惨的境况,人与人之间有需要订立契约,有效限制人们的私欲。霍布斯不认为契约的作用是根除人们的欲求,而是认为契约的目的是压制无止境的欲求,并在契约的限度内合法实现自己的欲求。
契约
霍布斯首先指出人有自保的权利,如果有能力达到和平就应该努力达成,如果不能得到和平,人采用战争保全自己亦无可厚非。由此可以推导出另一条自然律︰如果对方也愿意为了他们的权利而放弃自己对所有事物的权利时,人也应该主动出让权利达成协定。霍布斯认为还可以根据上述两条自然律推导出第三条自然律︰契约一经协定,就必须履行。
君主制
契约一经订立后,就必须遵守,但如果契约被立约者破坏,该如何是好﹖霍布斯指出契约需要一个公共权力来保障。他认为如果要建立一个公共权力,对外抵御外侮,对内保障大家通过自己的辛劳获得的成果,只有把大家的权力和力量托付给某个人或一个能把多数意见和意志组成的集体。大家把自己意志服从他的意志和判断力。达到这点之后,那个统一在一个人格中的一群人就是国家,那个代表众人意志的个体就是君主。君主能够运用大家托付给他的权力,对内震慑国民和谋求和平,对外则对抗外侮。
利维坦
霍布斯把国家比作利维坦。“利维坦”(Leviathan)本来源于《希伯来圣经》(并非《希伯来书》)中的巨大怪物,原型是鲸鱼与鳄鱼,后来又被理解巨大海蛇,总而言之它是一种巨大的怪物。“利维坦”一词在希伯来语中有著“扭曲”、“漩涡”的含义。霍布斯(Thomas Hobbes)在《利维坦》里将这只怪兽比喻成强势的政权,阐述了人性论、社会契约论以及君王论等学说。在霍布斯眼中,国家就像利维坦是个有机的整体。在利维坦中,国家的主权就是灵魂,国家的官员就是关节,作用是连接最高主权和各个关节以推动国家,一切人民的资产就是利维坦的实力,人民的安全是它的事业,和睦是它的健康,内战则是它的死亡等等。
万人对万人的战争
在该书的开首,霍布斯揭示人性非善,所有人类也是无可救药的自私享乐主义者。若果纵容人性,人类会依循其本性,为了食欲、物欲或性欲,恣意烧杀掳掠。这种混乱的无政府状态,便是霍布斯所谓的“自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会出现“万人对万人的战争”(bellum omnium contra omnes,又译作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即是人类互相残杀。
国家巨兽“利维坦”
人类的本性是恐惧死亡,因此霍布斯认为一个政治共同体可以建立在这种恐惧上,作为安定的制衡。而“利维坦”就是指这一国家巨兽,人民通过“社会契约”去承认它,交出一部分的自由,它就可以为社会维持安定与平衡,维持内部和平以及防御外部进攻。换言之,利维坦之所以可以成为保护其境内人民的强大力量,完全取决于全体人民的自愿服从与顺降。
在利维坦统治下的国家,法治是否可能存在?霍布斯指出:法律是不可能独立于主权者的权力而存在的。法律的背后,若不存在著一个可信且强而有力的主权者(君主)作为后盾,那么它就不配被称之为法律,所以关于“何谓正义”这件事,本应当由法律说得算;但在霍布斯的字典里,根本没有所谓的“不正义的法律”。因为主权者,应当是凌驾在法律之上的。
君主专制之必要
霍布斯认为政制不外乎三种:君主制,贵族制,以及民主制。而他认为君主制是最佳的政制,因为只有君主制,才可以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完美结合,国家的得失同时也是君主的得失。相反,贵族制与民主制则可能会有人为求私利而牺牲国家利益,对于国家的稳定而言,绝非好事。在我们今日看来,这种论调好像与我们的常识有很大出入。但是必须留意,霍布斯经历了1642年的英国内战,面对战争的丑态他不胜厌烦,故此萌生“利维坦”的意念。真正理解哲学家的学说,必须回溯其历史脉络,否则只会见峰不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