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全球意识形态壁垒骤成 台湾在夹缝中的自处
日前,欧洲议会通过“共同外交暨安全政策”(CFSP)和“共同安全暨防御政策”(CSDP)两项决议案,将支持台湾的文字明确纳入条文。此两项决议案强调欧盟与东亚、东南亚强化关系的重要性,呼应东海、南海渐升起的区域冲突风云,亦将台海情势纳入欧盟的关切之中,希望能透过和平方式,解决区域分歧,更表达关切外国专制政权透过假新闻,干预他国民主,威胁亚洲之民主。
欧盟两项决议案剑指何方,自不待言。惟台湾此间所能扮演或是被迫扮演的角色为何?该如何自处?以及欧美列强所打的算盘又是如何?才是应讨论的重点。
列强的恶心,美国的试兵场
欧盟将台海情势纳入其关切重点之中,实等同于宣示未来两岸的情势变化,可能会牵动欧盟的行动,至于行动的大小则是另一回事。欧盟此举看似友台,却已直接将台湾列进骤起的全球意识形态壁垒同盟之列,成为其宣称“反专制政权”的一员。例如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提到台湾总统大选与日前通过的《反渗透法》时,给予台湾极大的肯定,并表示台湾是对抗外国网军的好例子。
事实上,美国在台湾2020大选前,已透过多次动作,表达对台湾的关切之意,另一方面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让中国大陆气得跳脚。欧盟大体而言跟着美国动作,欧洲议会友台小组也数次表达友台立场,并发表友台言论,在2019年形塑出台湾也是全球“反专制”同盟的一员氛围。
蔡英文在接受英国媒体“英国广播公司”(BBC)专访时,提及台湾不能排除两岸开战的风险,台湾有不错的军事能力,“侵略台湾,中国的代价非常大”。蔡英文所言并非空穴来风,中美双方事实上一直没有从“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的可能战争风险中抽离出来,眼下中美双方看似在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皆有退让,亦正试图透过贸易问题的解决,降低中美全面一战的风险,只不过战争的烽火还是有可能在战争热点冒出,台湾便是热点中的前线。
修昔底德陷阱下的中美冲突,前哨战可能透过“代理人战争”(Proxy War)的方式展开,台湾将可能被美国用以试出中国大陆的实际战力、后援、经济状态是否足以支撑全面战争的“弃子”;美国亦可看准时机,适度的投射兵力到台海助战,作为美国的试兵场。而不论欧盟、美国,皆试着将台湾推上以意识形态为名义的战火第一线,这种作为之于台湾,孰为一种恶心。
台湾选举的美国影子
从此次台湾大选到处充斥着“美国身影”来看,更是明显。美国选前积极助攻蔡英文,在抗拒北京的动员号召下,台湾民众亦“不负众望”,选出一个“亲美的蔡英文”。随后欧洲议会通过决议案,表达关切台海情势之意,美国也赞赏台湾在2019年年末通过《反渗透法》──种种的一切都非常刚好。
事实上,今(2020)年1月10日蔡英文造势当天,美国重要学者、曾任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团队幕僚的叶望辉(Stephen J. Yates)悄悄现身台湾,只不过这事情并没有引起热议。
叶望辉的出现,是美国方面授意压阵督军?抑或是单纯现身,并无政治别想?总而言之,台湾选前的最后关头,美国积极助攻是事实,蔡英文既然受惠于美国,日后也必然“得做点什么”,报答美国在她选举时这么给她面子。例如蔡英文确定连任后的隔天,随即接见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处长郦英杰,双方谈了产业整合与升级为全球合作伙伴关系,而这就是台美关系与国际政治下的现实缩影。
台湾在夹缝间的角色
显而易见的,台湾处在中美的夹缝间,更处于修昔底德陷阱的前线,台湾在此当中该如何自处?于台湾内部,台湾人民已经做出了自己的价值选择,选择看似代表“民主自由”的蔡英文。无论有意无意,台湾人民或多或少都能嗅出蔡英文身上的“亲美味道”,此间当然也是民进党结合“芒果干”操作所造就的“不得不倒向民主阵营老大美国”。
无独有偶的,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近日出炉,中国大陆在核心问题方面“让了不少”,故中美之间是否有以台湾作为博弈筹码的可能,任何人都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重点是,台湾在中美之间的夹缝究竟如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台湾业已被划进“全球反专制同盟”之中,台湾过去在中美合作的氛围下,可以中美左右逢源,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现在的话,台湾必须尽可能的避免成为修昔底德陷阱下的导火线甚至是“炮灰”,而台湾在中美之间扮演“调控”的角色并非不可能。
本次台湾大选的结果是中美博弈的一环,中美都从大选结果“各取所需”,把修昔底德陷阱的风险,甚至实际爆发的时机,尽可能的往后延。如果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实施顺利,第二阶段进一步解决中美贸易纷争,修昔底德陷阱可能透过贸易手段便能解决。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提出“亲美和中”,应是建立在上述的前提,倘若台湾又可在调控中,加上在中美之间建立起经济互赖关系,让所有参与方皆不愿意付出成本离开经济互赖,从而降低战争风险。故,比起谈论现实主义中的台湾角色,从经济角度出发,尝试扮演调控跟经济互赖的角色、枢纽,对台湾而言可能更为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