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壳青年.一】三十年沉疴难解 高房价让今日香港成明日台湾?

撰文: 外部来稿(国际)
出版:更新:

“这个风风雨雨的社会要怎么花开?少年家(年轻人)怎样落地 ?”,这首由茄子蛋乐团演唱的闽南语流行歌曲〈浪流连〉,它之所以获得高度的传唱,不外乎是因为它唱出了不少年轻人的心声。对于1980年代出生,2000年代步入职场的千禧世代而言,在薪资停滞、房价高涨的环境下,“安居乐业”成为浪漫的幻想。
于此同时,“今日香港,明日台湾”这句在港台社会发酵的口号,台北市长柯文哲却对其赋予不同的意义。9月10日他出席记者会时表示,“台湾如果不解决高房价的问题,今日香港就真的变成明日台湾。”台湾在社会住宅供给不足、相对薪水高得不合理的房价、大量宁愿空著也不愿释出的屋子,种种因素相加,使港台青年在不同的土地上,面临“租房耗掉大半薪水,买房又遥不可及”一样的困境。
“无壳青年”专题透过访谈学者、NGO组织来看台湾的“高房价”、“高空屋率”以及“租屋黑市”如何压在年轻人身上,使得他们即使没有壳,却背负沉重的负担,并借由分析台湾政府祭出的政策能否有效对症下药,解救台湾的“无壳蜗牛世代”来反思香港如何落实居住正义?
撰稿:陈炯廷、何安

便宜的美食、衣服和玩乐景点,台湾一直是香港人游玩和移居的理想地点,但台湾和香港同样面临与收入相比房价过高的问题,年轻人买不起房的问题。(视觉中国)

台湾房市三怪象 第一怪:与所得相比居高不下的房价台湾房地产1980年代因炒作而飙涨时,曾出现以“无壳蜗牛”为名倡议居住权的社会运动,这场社会运动最广为人知的一场集会是1989年高达5万市民于8月26日晚上集体夜宿在当时台北市地价最昂贵的路段台北市忠孝东路上。

2014年,25年过去,居高不下的房价仍是台湾年轻人身上沈重的枷锁。而“巢运”发言人、台湾民间NGO“Ours专业者都市改革组织”秘书长彭扬凯也以“灭金权,争公平”为口号发起游行,当年台湾共近万人上街,千人响应夜宿台湾首席豪宅“宏盛帝宝”(每平方呎约港币2,1037元)的示威行动。

2019年,彭扬凯在“无壳蜗牛运动”30周年记者会上表示,台北市房价所得比从1989年的8.58上升到2014年14.94(根据美国房产顾问机构Demographia,香港的房价所得比为20.9)高房价问题不但无解,青年买房更无望;他要求各政党举行论坛说明青年安居政策主张。有一隅栖息之地成为港台青年看似朴实无华,但在现实却是太过奢侈的梦想。

2014年共有千人响应夜宿帝宝活动,抗议不合理的房价。(联合报)

第二怪: 高空屋率香港政府9月13日宣布将“2019年差饷(修订)条例草案”进行刊宪,预计10月立法会复会后就将提交审议,而在台湾课征囤房税的讨论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台湾“空著房子不租”的问题非常严重。根据台湾内政部营建署公布的资料,台湾2017年的低度使用住宅比例为10.12%,但这已经是一路从2009的11.49%下降的结果。(香港空屋率约在4%)但于此同时,2017年每一个季新建的房屋都在7万3000宅到7万5000宅徘徊。

但政府为何不愿意大刀阔斧的改革呢? 根据台湾主计总处最新调查,2017年台湾的房屋自有率仍高达84.83%,显示“有土斯有财”的观念难以撼动。但在有进8成的房产是自有的情况下,政治人物担心改革会流失选票,但其实空屋的产生却并非是多数只有一个房屋的有壳族,而是拥有众多房产的多壳族,房产被当成投资的标的,造成台湾高空屋率看似房子供过于求,房价却迟迟不降低的怪现象。

台湾的青年买不起房,租屋市场越来越活络。(多维新闻)

第三怪: 租屋黑市在台湾常常可以看到贴在电线杆上的租屋广告,但这些租屋通常都是不须缴税的“黑市”。台湾许多北上寻找工作机会的南部青年在购屋力有未逮的情况下只好转向租屋黑市,而台湾青年薪资增长缓慢房价沉重的压力上,在未受保障的租屋环境下力拼生活。

造成租屋黑市关键在于台湾的房东为了避税房客为了便宜一点租到房子,造成租屋变成一个不透明的“地下市场”,政府难以管制,租屋的防火或其他安全设备也无法检查,造成租屋的品质参差,影响租客的安全。

2017年时,新北市一个分隔成25间的分租套房窜起恶火,使8人死亡1人重伤,房子不只缺乏消防设备、逃生出口被堵塞,加上本来就是用木板隔间隔成的违建而酿成严重的灾祸。一把火也烧出台湾违法租屋遍地都是的事实。民众能否借租屋安居,多半只能自求多福。

这属于台湾房市的三大怪象在30年前就已经出现端倪,但30年后的今天,问题不只没有缓解甚至还加剧,而台湾政府又打算如何解决呢?